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市场 >> 正文 >> 正文

Z世代的移动社交共性线上青春虚拟共创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5/3

前言

和家里的00后聊天询问近况,"疫情和减负让我们班同学见面的机会变少,游戏新规又限制了大家开黑时间,但最近迷上语c、也在养崽忙着自家装修、学习的话就是组队去踢米……"

在对话结束前他认为我p的一手好图,发图让我meme下。meme=么么?作为90后,我真的看不懂Z世代了!

在工业时代时间是"媒介时间",我们有预期时间的概念,电视几点播,播完做什么。在网络时代时间变成了"无时间的时间":信息的生产、网络与现实社会的交互都让时间变成无时间性成为可能。人们使用网络产品不再局限地域,有网即可,产品形态隐藏时间、全屏展示弱化用户对时间的感知。时间变得抽象,加之网络让感官上弱化了空间距离。这就是为什么80、90后在小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漫长,长大后却感觉时间过的异常快,却不知道为什么。

而伴随互联网的发展,Z世代正在过着与前人不同的"线上青春"。

01

80、90到Z世代的进化社交

作为互联网的首批用户,所有的社交需求都是基于80、90人群去发展延伸。"论坛、博客、贴吧、社区……"伴随着他们从年少到成熟。

成年之后,这类群体顾虑的事情总是更多,部分人因内容资讯带来信息茧房,各种媒介引起社交倦怠、实时社交产生认同焦虑和人际传播障碍,影响深度联结,外加线下繁琐生活已无力分心。从需求层来讲,成人所求体现在如工作、薪水、身份等线下情景,无需在繁杂的线上场景中索取,因而用户集中在Top社交软件之中,对小众兴趣社交探索动力较少。

Z世代群体成长在千禧年之后生活整体富足,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多数人是从第三层开始的,即追求的是"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需求"。

客观上来说,作为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家庭结构逐渐从三代同堂、七大姑八姨过渡到"原子化家庭",这代人的成长缺乏陪伴,坐实了独生子的称谓,外加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主观上倾向在网络世界聚集、报团取暖。

相比90后,Z世代因为在视觉系上设备技术的迭代,没有从网吧摄像头"仰望45度天空"大头照的非主流直升为萌系自拍。同样在情感输出上没了疼痛文学和火星文,但碎碎念内容却因为移动互联网参与而成本降低,变更为普遍同时也诞生了属于Z世代的文字体系。

02

Z世代的多元社交

Z世代线下社交圈以学校的"被动社交"为主,身边的老师同学原则上并非是你主动选择的社交圈子,移动互联网让兴趣的"发现和融入"都极为便捷,虚拟社交则更为主动。

社交靠兴趣

兴趣社交让Z世代没有迷失自己,并从多元的内容中更易找到同类。除"全民应用"之外有了更个性化的选择,对比线下小群体的形成,线上则以兴趣为聚点,懂暗语讲黑话是成为自己人的前提,不同产品的选择独特语言的形成,加固了小团体的封闭,区隔为我们和其他。

在具体选择上,不同生活背景决定选择兴趣的不同,呈现为品位的不同,最终成为文化的鄙视链,如洛丽塔服和水手服群之争。自身难逃被价值属性绑架的怪圈,加固了同自身所处圈子之间的纽带关系,同时也与其他群体"划清界线"。

同为小说范畴之下,语言Cosplay(简称语C)中《名人朋友圈》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并以角色名义聊天,在专区内用对应的角色进行互动发言,降低了使用门槛。语C爱好者进行内容挖掘在创造,乐趣在于让自己的文字表达接近角色扮演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和无限接近的结果。

Z世代的语C爱好者在"文字角色扮演"中玩的不亦乐乎,另一波对爱情怀有天然憧憬的低幼少女则沉寂在叙事+选择/解谜/经营/养成/攻略主角的小说之中,内容集中在"霸道总裁爱上我、少女玛丽苏或同人内容",爽文不费脑,如《闪艺互动》之类也成为线下的社交谈资。

我们是孤独的个体

社交领域Top1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