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市场 >> 正文 >> 正文

缺爱的人,是不是得不到真正的爱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2/10/26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http://m.39.net/pf/a_4639937.html

缺爱的人很难在情感中自如,因为爱是一种彼此给予的能量,缺爱的人很难给予别人爱,反而呈现出来对恋人过去的依赖,对陪伴过度的渴求,所以也很难稳定获取爱。缺爱导致的情感障碍有一个经典的名字:恋爱饥渴症。一、致使恋爱脱离轨迹的凶手——恋爱饥渴症,长成什么样?爱情饥渴症,就像是生理饥渴症一样,看到什么吃的都想往嘴里塞,怎么吃都无法满足。心理学家JackIto博士指出,过度需索的人其实在本质上是过于围绕着“自我中心”的,他们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往往是希望利用伴侣来满足自己对安全感和爱的需要,而非彼此支持。换种说法,就是无意识放弃了自我独立性,把自己人生中的快乐、痛苦、幸福、顺畅都寄托于他人身上,希望从伴侣身上获取一切情绪资源,潜意识当中也认为这是伴侣“该做的”。通常,“恋爱饥渴症”会让人相信只有彼此依赖的人才会感到幸福。当伴侣表现出“拒绝依赖”时,他们就会陷入不安之中。潜意识里,他们甚至是渴望着对方替自己承担人生选择的责任。恋爱饥渴症主要表现为:(1)缺乏边界恋爱饥渴症会让人模糊甚至放弃边界。由于对爱的强烈渴求,潜意识会让自己快速地向别人敞开自己,以求进入一段关系,但因为认知的匮乏和判断被影响,这时候遇见渣男或渣女的概率总会变大。此外,恋爱饥渴症也会促使人们入侵伴侣的边界,例如希望伴侣能一直陪着自己,什么事都只和自己一起做,疑心病等。会让人自然而然把这些事合理定义为“自己身为对方伴侣的责任”或“被需要的表现”。所以这种时候会出现的问题是,伴侣感觉自己缺乏正常的私人空间。(2)得不到时消极索取很多人都可能无意中进行过,通过指责、抱怨、攻击、或者伪装成受害者,来向伴侣索取爱。例如:“如果你爱我,很多事都不用我说你就会做。”“你一点都不懂我,不知道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压根就不爱我?”“你变了,以前你不管多晚都会愿意跑很远买我最爱吃的东西,可是现在你变得又懒又自私。”其实,这些方法和话语的反噬是比较严重的,不恰当的方式只会让两个人都陷无尽的自我怀疑当中。(3)过度恐惧和担忧在恋爱关系中,恋爱饥渴症夹带而来的不是馈赠,可能还有无尽的焦虑。这些焦虑,会让人反复陷入“还爱不爱”的漩涡当中,如前文所说,即使伴侣明确表示出了爱,也只能短暂地安抚他们。就好像饭一样,吃了一顿下一顿还是会饿,总得源源不断进食,即使只是饿的错觉,也会让人控制不住想要去填饱肚子。同时,即使关系是平淡无波澜的状态,也可能让他们不由自主产生不安感,因为潜意识会告诉他们:“只有源源不断的甜蜜才是维持关系的最佳良药。”(4)对恋爱有童话般的预期很多初恋的同学,都对恋爱抱有一些“童话式”的幻想,这些幻想可能来源于闻名的旷世奇恋、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或者是影视剧/韩剧对爱情的美好塑造。这种童话预期,会让人们认为伴侣一定可以因为爱,从而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和预期,同时,认为爱是纯粹不参杂任何杂质的。这种理想化会持久地存在,使得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总是被掩盖,缺乏正确的经营方法,让两个人的关系存在着种种地雷。(5)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来源因为缺乏一种坚定的人生意义,导致恋爱饥渴症的人会在恋爱出现波折/下坡路时,缺乏对自我的积极认知,把对方的爱和自我认知放在了同一个秤上面,导致自己可能会消极应对很多的人生选择。这里面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当对方的爱不那么明确或者关系破裂时,他们的就没有了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二、这个凶手,是怎么悄无声息来到身边的?可以说所有“过度”或者“走极端”的心理,都少不了环境或特定事件的影响。这些特定的事物,会对人的认知进行侵蚀,埋下无形的岔路,在人的潜意识中生根发芽,然后对人进行“操控”。以下是引起恋爱饥渴症的几种高频原因:(1)缺爱/溺爱童年时期由于不被爱或过度溺爱而形成的心理状态,一旦到了成年期,几乎都会表现出对爱的“病态式渴望”,前者是因为想要而得不到,从而导致一味想要索取;后者是因为一直得到过度的爱,所以对于“自己可得到的爱”的预期极高。(2)父母关系不好都说父母的婚姻很有可能就是照出孩子未来的一面镜子,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首先就是来源于父母,一个家庭的氛围如何,孩子就有会有怎样的性格。当过度需索者进入关系时,他们会时不时地怀疑,自己的关系会不会也和自己父母一样重蹈覆辙,为了降低这些焦虑,他们会通过一系列方式试图去论证。但这其实才是重蹈覆辙的关键。所以,很残酷的事实是,幸福的家庭大概率会延续,而破败的婚姻可能一直难以摆脱。(3)被以爱之名捆绑长大“你还小,以后你就知道爸妈是为了你好”“你要听爸妈的话,爸妈还会害你不成吗”“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知不知道爸妈为你都操碎了心了”长此以往的“控制”,会让孩子在长大后,不清楚和伴侣之间保持多少距离是合适的。甚至他们会认为,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就是去突破对方的边界。(4)经历过“被抛弃”这种“被抛弃”,需要分两种情况而论。第一种是“抛弃焦虑”,这种焦虑的形成,主要在于孩子0-3岁时,抚养者没有与孩子进行正确的分离,缺乏客体恒常性。简单来说,就是当抚养者离开时,他们不确定抚养者是否还会回来,所以他们会用又哭又闹的方式来表达焦虑。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被抛弃,只是经历了“假想式抛弃”。而第二种是经历过真实“主动/被动抛弃”事件。这种真实事件的创伤,会让被抛弃者留下深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5)在批评环境长大根据自体心理学理论,强烈的依赖心理源自于父母共情理解的缺失,这是一种发展性的创伤,他们会认为,如果没有夸赞就意味着伴侣对自己或者关系存在着不满意,所以他们总是需要持续而且频繁的认可。(6)生活不顺这一点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总是起起伏伏,或者是在某一阶段时积压的负能量太多,这时候有一部分人会希望通过建立恋爱关系,去摆脱这种负能量,得到温暖和幸福。因为长期的压力生活,会让人怀疑自己缺乏“让自己开心”的能力,所以就想将这种希望寄托在伴侣身上。三、缠人的凶手,到底该如何驱离?心理学家RobertF.Bornstein这么描述适度依赖:“适度依赖指的是,融合了亲密感和自主感,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但同时,适度依赖的人在需要时,也会很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会因为求助觉得自责。”(1)不要把伴侣的具体行为或言语绑定固定认知。如他这么说就是不爱一个人说出的话,并不能和任何事进行完全性挂钩,甚至代表的都不是Ta真实的感受,要学会让自己的情不去受他人的表达所影响。平时可以在刻意进行心态练习,例如在对方说出让你介意的话时,冷静下来,想一想之前对方做出的爱的表达,且要发现对方习惯的表达与自己认知当中的不同。(2)改变认知:快乐、肯定都是自己给自己的这一条会相对比较难一些,因为认知的调整总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积累的。但其实说不难也不难,就是反复做那些通过自己可以做的其他事,去获得积极的正向情绪价值。例如自己独处时可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体验一下自己钻研某个事物,去泡个澡放松一下等。(3)不宜过快进入一段恋爱关系。就像开头说的,恋爱饥渴症会使人快速放下防备、打开心扉。这种时候可以做的调整是,让自己的交友圈变广,身边不要只有一个可接触异性,当然,也不是说要和多个人同时暧昧,而是要和不同的人进行接触,辨别自己在和不同人相处时的真实感受,分清“虚假心动感”。(4)在心里放一个装置自信来源的盒子,如培养一项能力人们常说,技多不压身,拥有的不同领域的知识越多,自己活得越丰富,就能神不知鬼不觉摘取从伴侣处获取自信的习惯。之所以寄来源于他人,是因为信心的来源渠道匮乏,而一旦你发现身边的人都开始因为你的能力、外貌、人际交往、自身价值开始夸赞你后,你就会发现,伴侣的认可最多只是偶尔的关系润滑剂。(5)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获取独立的生活互助系统人的独立互助资源有多重要?财富、人脉、信息都是人们在人生路上的辅助。就拿人脉举例,现实来讲,其实人们交朋友可以大致归结为:1、满足情感需求(友谊、知己、兄弟闺蜜);2、社会互助关系。恋爱饥渴症中,凡事都寄希望于伴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身的生活互助系统不够。所以,不要让自己的互助系统过于单一,而解决的最快方式,也就是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让自己也能获得更多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也能从帮助他人中获取一定的成就和愉悦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