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介绍 >> 正文 >> 正文

看大苗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绩单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4/25

融水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有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6.19%,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86%。年,融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荣誉称号。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融水苗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以“三个加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汇聚“跟党走、促团结、助发展”的民心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县庆文艺演出。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党委(党组)中心工作,加强“党建+民族团结进步”载体建设,促进各族群众自觉做到“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凝聚民族同心力量。

▲瑶族同胞挥舞党旗高唱红色歌曲。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为抓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巩固和培育,全县累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5个。“税收与民族团结”结对共建“五共五互”成功签约,在融水税务局打造融水苗族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和“同心文化长廊”。杆洞乌英苗寨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树立了省际接边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典型,年,乌英荣获黔桂两省(区)民族团结共建示范村(屯)荣誉称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

三是加强榜样引领。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宁等一批先进典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讲好榜样故事,引导和激励各民族同胞凝聚共识,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

▲杨宁在展示村里刚采摘到的竹荪。

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

以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重要目标,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赢。大力推动各民族群众迈向乡村振兴,持续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使“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内化于心。

▲吹着芦笙“打同年”。

通过芦笙文化的交流,很久以前融水的苗族村寨之间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大型交友活动——“打同年”。“打同年”期间,应主方村寨的邀请,客方村寨的男女老少全体出动到主方村寨开展友谊联欢,整个活动一般持续两夜三天,包括进(离)寨仪式、芦笙歌舞联欢、围同年仪式(主方把客方迎到村寨芦笙坪之类的宽阔平地,客方站在中央,主方的队伍吹着芦笙,牵牛抬猪,肩挑酸鱼酸肉等各种礼物,围着客方转三圈表示隆重欢迎)、联欢晚会、百家宴等,双方通过民族传统方式交往交流交融,喜结同年情义,约定此后两村之间亲如一家、不得有纠纷矛盾。

▲百家宴。

▲夹道迎客。

如今,热情好客的大苗山人民开展的“打同年”活动,已不再局限于苗族村寨之间。每年春节是“打同年”的好时期,大苗山里随处可见各村寨、各民族之间热闹非凡的“打同年”活动。通过“打同年”活动的广泛开展,县内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通婚已是普遍现象,各民族之间都已经成为了一家亲的“同年”。

▲迎“同年”进寨。

▲依依不舍送“同年”。

此外,融水还打造苗家小镇小学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示范点,通过“石榴花开青春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营组织各民族少年活动,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苗家小镇小学。

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苗家小镇社区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社区,加强社区各族群众的沟通,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促进社区和谐文明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社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年8月底,向国家民委推荐苗家小镇社区申报国家级各族群众融居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项目。

▲苗家小镇。

目前,全县累计打造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屯1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8个,自治区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积极推动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筹措整合资金,进一步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发挥示范作用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

以“三个突出”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让各民族群众在致富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突出提升特色农业,把特色做优。及时落实产业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和引导脱贫群众发展杉木、优质稻、油茶等特色产业。

二是突出写好旅游文章,把优势做强。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采取“演员+农民+旅游”模式打造“梦呜苗寨”景区,该景区成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

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梦呜苗寨旅游扶贫模式10多次;年春节期间,梦呜苗寨春节特色民俗活动被央视及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央视频道用了近7分钟时间对梦呜苗寨“红红火火过苗年”民俗体验旅游扶贫活动进行了宣传;年9月28日的《新闻联播》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中,讲述了梦呜苗寨易地搬迁的村民们一改之前的靠天吃饭,“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戏服是社员”的全新旅游扶贫新模式。目前在梦呜苗寨居住的脱贫户有18户83人,人均月收入超过元。

三是突出发展非遗技艺,把产业做大。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人才振兴尧告模式”获评年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优秀案例。民族文化积极传播者梁强和苗族银饰工匠大师马贵兵年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颁发“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年"五一"节前夕,马贵兵的第三间银饰工坊——苗族非遗体验馆在梦呜苗寨民族特色街区开业,室内的货架上、墙壁上、柜子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银饰品,琳琅满目、银光闪闪,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选购,开业至今,营业额超过10万元。截至目前,融水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9项,县级非遗项目项。

▲融水苗族自治县匠人传统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基地。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初心如磐,征途如虹,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融水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感恩奋进、砥砺前行,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更加幸福和谐的新融水。

来源:融水融媒体中心

作者:龚祥友责编:黄云

审核:韦颖琛

复审:梁晴

监制:韦秀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