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法人代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院长嵇世山,广州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邢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伟强等一行到江门调研,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建言,共商合作大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陪同调研,双方就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双碳实验室建设、做好梁启超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调研组首先来到江门双碳实验室,观看了“双碳之路、侨都争先”的宣传片,深入了解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以及江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双碳园区、广海湾清洁能源(双碳)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嵇世山认为,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正当其时,既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又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且,实验室位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十分适合科研企业进驻,未来前景可期。他建议,发挥江门双碳实验室对产业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发挥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国际的优势,通过引进国内外双碳重要科技成果到江门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双碳产业发展。
在位于新会区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调研组深入了解了梁启超先生及其家人的生平事迹。嵇世山表示,梁启超是民国初年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学术大师之一,对清华大学影响深远,是清华大学与江门的深厚渊源所在。他建议,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打造好梁启超文化品牌,赓续历史文脉,厚植文化自信。陈岸明强调,明年是梁启超周年诞辰,江门将联合清华大学,大力推进梁启超故居周边环境改造升级工程,深入挖掘梁启超及其后人史料,做好以“家·国”为主题主线的梁启超文化展览工作,进一步弘扬梁启超的精神文化价值。
调研组还来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和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听取江海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情况介绍,调研“两中心一基地”和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情况,与进驻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共同探讨了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与安全应急产业方面的合作事宜。
市领导陈志清参加有关活动。
江门双碳实验室
年12月7日,江门携手香港科技大学成立江门双碳实验室。实验室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依托单位组建核心团队进行建设、管理与运营,通过发挥江门在大湾区的比较优势以及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世界知名高校的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建设科研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基地。
江门双碳实验室以建设“双碳”省实验室为目标,从广东省和江门市产业发展所需出发,围绕“双碳”战略路径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低碳技术优化等领域,汇聚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开展“双碳”前沿及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双碳”产业园,引进“双碳”重大产业化项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两中心一基地
“两中心一基地”指的是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年11月18日,江门市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该中心与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均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提升智慧政法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增强安全应急能力为重点,通过整合集聚各方创新资源,建设跨区域、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引进培养一批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攻克并应用一批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以科技赋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促进我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前沿性、引领性、开放共享的广东省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聚焦应用场景、贴近产业需求,布局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助力我市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努力建设成为市域社会治理国家级应用示范基地。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
江门市将以江海区为核心区,以“落地江海,立足江门,依托湾区,辐射港澳,服务全国”为发展目标,协同推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互为支撑、互相促进、有机结合、有效联动的“五维一体”应急产业发展布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迈进提供坚实的安全应急保障支撑。来源:江门日报(通讯员/莫小青)、江门发布、南方+(覃事灿李春辉)
责任编辑:杨嘉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