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前景 >> 正文 >> 正文

9个开咖啡馆的人,有话说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5/19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创听分享的YOU成都

今年,YOU成都开启了“小城咖啡”系列栏目。编辑部尝遍30余家咖啡店后,在《CoffeeCo.》刊上,我们策划了一个名为“长途旅行”的章节,将距离1小时至2小时的小城旅行,稍带夸张地定义为“长途旅行”。借由咖啡的名义踏上旅途,急切地探寻那些以前常常被我们忽略“这么近随时都可以去”的乐趣。

而旅行之后,小城咖啡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一次,在一年一度的“散步去”咖啡主题市集上,以「小城咖啡」为主题,我们将这些对咖啡极致热爱、在小城开咖啡店的人儿们邀请到了市集现场,一起聊了聊在小城咖啡的故事。

与此同时,一场主题为「YOUNGBLOOD」的分享也在展开。在咖啡店数量继续激增的年,成都老牌咖啡馆主理人们的开店故事和心得,以及今年的新动作、新变化和新店,又是怎样?

愉快的周末里,我们闻着咖啡香气,喝开心了,也听得满足。在“散步去”咖啡主题市集圆满结束后,我们将这些思绪和故事整理出来,与你一起重温。

小城咖啡

TheBurrow陋屋

亮亮家咖啡

CafeZ+Z

POMPON咖啡

回答文化空间

开店前问自己,是否能接受做不那么“精品”的咖啡?

分享人:

TheBurrow陋屋老常

老常年入行,年刚毕业就在自己的大学里开了TheBurrow陋屋。那时候,他用特别好的豆子,卖手冲咖啡,结果没有人喝。

年,陋屋二店落地市中心,顶着“鸡棚咖啡”的外号一开业就冲上点评榜单热门。

两家店鲜明的对比,让老常对于“小城咖啡”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小城的优势在于成本更低,竞争更小,但难点在于顾客需要培养。对一些顾客来说,精不精品区别不大,他们并不在乎咖啡作为饮料之外的附加值,就不太会为此买单。

这时候就需要问自己:我是否能接受做不那么“精品”的咖啡?去为了顾客妥协,去加糖、加奶、降低成本。因为自己觉得好没有用,其他人会觉得你是在自嗨。

当然妥协不是唯一的路,也可以主动去选择更好的市场。但无论如何,记得压低成本,先让自己活下去。

先交朋友,再赚钱。

分享人:

亮亮家咖啡亮亮

郫都区的亮亮家咖啡,开在自建房里,之前是麻将馆。门头平平无奇,却是郫都的咖啡C位。

主理人亮亮有自己的开店秘诀,就是和顾客交朋友。他的花样很多,比如免费教客人做咖啡、让他们体验拉花,还专门买了相机帮客人拍照,甚至可以现场打印。就像朋友来家里玩,要好好招待一样。

“先以交朋友为主,然后再赚钱,欢迎大家和我交朋友。”

亮亮觉得,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别,在于流动人口少,所以更依赖于口碑。一定要学会维护老顾客,和周边居民搞好关系。

另一方面,在小城市,咖啡的普及程度不高,要根据本地居民的口味喜好去做调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黑咖啡,但如果直接买糖浆又太普通。这时候就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管是环境还是饮品都要有风格。比如亮亮家的卡美罗咖啡,就是研究了顾客的喜好之后推出的招牌,点单率非常高。

亮亮认为,小城不一定就安全,虽说竞争小一些,但也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你想如何守护这家店,决定了你的成本。

分享人:

CafeZ+Z小邹

直到现在,新津的独立咖啡馆都很少,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小邹在年选择开店,就是希望可以为新津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聚会、交流的线下空间。她选了一条一点都不商业的小街,只因为自己喜欢,“阳光洒满所有绿树的时候,会觉得心情超级好”。

在她看来,小城市因为地理位置和咖啡市场体量的局限,在原材料获取和物流配送上的成本其实会更高,但客人不太理解这点,会理所当然地觉得小城市的咖啡应该更便宜。

对于这一点,小邹也并不纠结,而是说到:你想如何守护这家店,决定了你的成本。

比如CafeZ+Z一直坚持不使用工业糖浆,这可能对客人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他们或许只想喝一杯当下流行的生椰拿铁,或是单纯觉得Dirty的名字好听就选了Dirty。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去做培养和分享,让他们了解这家店在做的事,和客人成为朋友,产生链接。

人与人的链接让开店这件事变得更加有意义,而这,也是独立咖啡比连锁咖啡店好玩的地方。

咖啡只是载体,要提供体验,要把空间还给客人。

分享人:

回答文化空间田宝森

温江的回答文化空间,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家咖啡馆,这里白天主营咖啡,晚上卖精酿,有一个没有舞台的舞台。每天晚上有音乐演出,也会做一些电影分享。

田宝森一开始是温江大学城的学生,单纯觉得温江不好玩,好玩的事都在市区。于是开了这家店,想要在小城也能够给大家提供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体验。咖啡本身,只是一个载体。

在他看来,老城区的顾客还没有培养起喝咖啡的习惯,所以咖啡总被奶茶打败,必须要做“咖啡+”才能活下去。

田宝森一直强调“去个人化”,老板藏在背后,把空间还给客人。通过店里放的音乐、摆的书、做的活动去潜移默化地表达自己的价值,通过空间去和客人产生连接,把他们聚集到一起,互相吸引、成为朋友,大家一起做一些好玩的事。

要感谢连锁品牌培养市场。

分享人:

POMPON咖啡航航

来自龙泉驿的POMPON咖啡,从5、6平的“内衣咖啡”慢慢被大家熟知,在今年7月份搬到了面积更大的新店。

主理人航航感叹道,前两年刚开店时,龙泉喝咖啡的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她还挺感谢星巴克、瑞幸这样的连锁咖啡品牌,它们进到小城市,普及咖啡文化、培养消费习惯,让整个市场的体量变大。对独立咖啡而言,相当于分了一杯羹。

之前POMPON咖啡的大部分订单都来自外卖,因为那个地方确实没有位置可以坐,只能坐在街边上。搬店之后,外卖变少,来店里的客人很多,这也是她最希望看到的。说明能够接受咖啡的人多了,大家逐渐愿意把更多的钱和时间花在咖啡馆里。

YOUNGBLOOD

15Cafe

SmallPlaneCoffee小飞机咖啡

CoffeeSense咖啡滋滋

大禧咖啡

咖啡店在,是因为散步的人需要。

分享人:

CoffeeSense梳头

CoffeeSense咖啡滋滋的主理人梳头,一开始就表达了对“散步去”这个主题的喜欢。开店一年左右后,她觉得每一天都非常迷茫,但好在,因为咖啡店交到了很多朋友。

而这些朋友,大多都是散步来咖啡店的人。

你会在怎样的场景下、出于怎样的心情散步去一家咖啡店?梳头想起了之前做着高强度工作的自己。太疲累需要放松一下时,她就会散步去公司附近的咖啡店,以喝一杯咖啡或是咖啡+甜品的方式,平复自己的心情。慢慢地,咖啡店成了自己工作之余最容易去的地方。

当拥有了自己的咖啡店后,梳头发现那些常散步来店里的客人,成为朋友的理由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非常喜欢交流讨论咖啡本身风味的客人;有的聊的不是咖啡,可能是书;有的会把这家小店当成一个自习室,静下心来学习、备考。看着这样静下心来努力的人,梳头说自己也变得不那么浮躁了。

尽管位于青龙横街店的位置偏僻了些,经营上会比较吃力。但梳头觉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带着不同心情散步来咖啡店的人,在这个空间彼此交换自己的见闻,分享自己的心情,给到了互相支撑。这个过程,自己收获了更多。

所以“散步去”,也算是这家小店的初衷。它因为有散步的人需要而存在。

连接三个社区,目的是让你喝到风味一致的咖啡。

分享人:

大禧咖啡欧阳

今年1月,三家围绕着的咖啡店——NOMAD游民咖啡、NEXT咖啡、大禧咖啡结合在了一起,拥有了统一的视觉和名字:大禧咖啡。

是抱团取暖吗?大禧咖啡主理人欧阳并不这样觉得。

为什么选择三家店一起?欧阳说,在咖啡店越来越多的当下,咖啡店的定位来说就尤其显得重要。在他看来,通过三个社区的连接,让老顾客无论在哪一家店,都能喝到一致的、熟悉的风味,而不会觉得今天可能会踩雷,这是他们的初衷。

作为烘焙师/咖啡师,欧阳觉得豆子能喝到具体的风味,比如蜜桃、荔枝,这实际上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一般没有训练过口感口味的顾客,其实不太能够喝到。

自家店之所以有很多老顾客,或许是一直以来自己都非常关心消费者的感受。对于不太了解咖啡的顾客,就会告知他大概会带来酸或者苦这样简单直接的描述,或者让顾客告知哪些味道是不喜欢的。

大禧咖啡虽然说是统一的品牌,但作为各自的社区店,自己的特色也是被完整保留的。它不是复制粘贴,不会消磨掉原来小店的个性,他们仍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生命体。

如今,三家店所有豆子三天三测,保证给大家最好的风味的同时,让老顾客无论是在哪一家店,只要有大禧咖啡,就能喝到完全一致的风味,喝到日常的一杯。

咖啡像是一艘船,它装得下商业性,也装得下温度感。

分享人:

SmallPlaneCoffee小飞机咖啡发达

以“打平伙”的方式不断开店,小飞机的成长在这几年变得非常迅速。那么,不断开新店的乐趣在哪里?

小飞机分享人发达说,想要开新店,有足够的储备,有可以值得信赖的伙伴,做一件事之前,你发现“幸好会做,刚好能做”,在他看来,这是乐趣所在,也是小飞机运气很好的体现。因为它聚起的是一群做产品出身的小伙伴,能够确保稳定的出品,自然就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不断开店,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目前,小飞机的经营状况,在发达看来是:“能过。”靠自己的东西养活一帮小伙伴,股东也有分红,很快也能回本,他觉得就ok。面对不断开新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平衡商业性和社区小店的温度感?

发达说,这两者是不冲突的。商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会给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他觉得咖啡就像一艘船,这艘船终是用来装东西的。它可能最开始的时候是一艘小船,在大海上漂着,装的东西不多,有点意思,有点冒险。

当团队做了工厂、做了更多的门店后,他发现这个船变大了一些,自己开始有时间思考凑一群人在一条船上,需要继续装的东西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开一家咖啡店的门槛是很低的,但做成生意的话另外一回事了。不止是为了赚钱、不止是坚持保留自己的个性,它还有了一个很远的方向。

目前不是想得很明白的时候,就去做,先载满它,驾驶它,走一步看一步。

无论是咖啡店还是火锅店,都是创业。

分享人:

15Cafe刘驰

六个月前,我们熟悉的15Cafe在中坝开了一家名为“双双老火锅”的火锅店。

从咖啡到火锅,是转型吗?在刘驰看来,它只是在不同赛道的尝试,实则都是创业,就是两家卖不同东西的小店而已。

做咖啡、火锅的相同点在哪儿?刘驰觉得,第一,是创业过程中都遇到过困难。比如,开店初期没有人来,咖啡店曾有过整天卖3、4杯的时候;火锅店备的菜卖不完,只能扔掉。

第二,则是没有轻易放弃,熬过初期阶段后,他们仍想把“老的东西”用新的方式去做得更好,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火锅店要如何做出差异化?他们选择以更年轻的方式去展现:放一些年轻人更常听的音乐、店员全部选择00后等,就是为了营造更年轻的消费场景。

这种方式会成功吗?“可能会,可能不会,不知道。”在创业过程中,刘驰分享了一句话:价值论尊重自己,然后方法论尊重客人。

自己认为对的、合适的东西,比如一杯咖啡的杯量、风味怎样最合适,有判断很重要。但客人的需求同样重要,比如咖啡的甜度、火锅的辣度,每个人选择都是不同的。所以方法论还是需要遵从于客人的需求,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于想创业的朋友,刘驰也分享道:不用太过犹豫、担忧,更不要轻易放弃或者说打消念头,因为可能现在是做这些事情最好的时候。

●●●

编辑丨YOU成都编辑部

摄影丨VANCY

海报设计丨馒头

原标题:《9个开咖啡馆的人,有话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