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发展 >> 正文 >> 正文

在婚恋问题上,年轻人为何表现得不积极了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5/5/21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万对,较年减少了80.8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年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推迟了3.78岁。

在婚恋问题上,年轻人为何表现得不积极了?

大学扩招和人口结构问题是影响青年不婚、晚婚的客观因素

随着大学扩招,我国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人数逐年攀高。教育部发布的《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较10年前的34.5%提高了25.7个百分点。年至年的10年间,我国博士在校学生数从29.83万人增至61.25万人,增长了.3%;硕士在校学生数从.57万人增至.05万人,增长了.7%。年轻人在校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步入婚姻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均初婚年龄的推迟。

另外,适婚人群规模的收缩、性别结构失衡也在客观层面上导致了当前我国结婚人数的不断下降,且数据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一趋势很可能仍将持续。

适婚年龄人群基数是结婚人数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结合《中国统计年鉴》,我国人口出生率自年达到峰值(23.33‰)后,整体开始呈现下行趋势,年已降落至6.77‰。虽然这一数值在-年代受全面放开二孩、三孩等政策影响有所波动,但对近些年进入适婚年龄的年轻人规模并不造成影响。《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30-34岁、25-29岁、20-24岁的人群规模依次缩小,分别为.52万人、.73万人、.17万人。20-34岁正是青年步入婚姻的主要年龄段。值得一提的是,与85后、90后相比,15-19岁人群规模进一步缩小,为.4万人。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相继进入婚育年龄,适婚年龄青年的规模是在持续缩小的。

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影响指标,是男女比例。依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查看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比,超过的均集中在了0-29岁。进一步计算城市、镇、乡村中处于20-34岁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37、.54、.19。这表明,我国乡村适婚年龄青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近些年,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基于择偶梯度效应,女性择偶更希望找到比自己优秀的男性,加上高学历女性往往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这些都进一步导致了性别结构失衡,不利于单身青年婚恋交友。

不同代际青年群体呈现出被动单身和主动单身的不同特点

年轻人“恋爱难”“结婚难”,不仅受制于一些长存已久的社会顽疾,背后更有许多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的影响。

网络时代,婚恋问题不再是两个人或两个家庭间的私密话题,一些负面声音在互联网上时常被放大。出轨、家暴等有关婚恋的负面新闻被频频曝光,占据评论区首位的也往往是对婚姻的负面评价,年轻人在这些流量的冲击下,不知不觉逐渐消减了对幸福婚姻的期望值和对异性的信任感,有一些青年甚至渐渐认同“一个人也挺好”。更有一些撕裂性的话题,让两性对立也进一步加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许琪指出,网络舆论氛围对青年婚恋观影响很大。由于有关婚恋的负面内容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吸引大量人群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