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交友的四层境界,只有朋友,没有敌人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2/6/22

慈怀观

慈怀读书会推出全新栏目“慈怀观”:外观世音,内观自在。解世间迷局,洞世事学问,察人性之美,明人情道理。让我们不仅仅是观世界,更是观内心,用心灵去洞察,用心灵去过更好的生活,达到通透明了的人生境界。本栏目周六周日更新,大家有任何的建议,皆可留言提出。点击上方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真正的智慧是做人的成功。懂得接纳,外不起分别,内不生对立;不与天斗,不与人争,善给人搭台,与人交朋友,最终活成眼中只有朋友,周围没有敌人的境界,往往活得更自由丰富。清初词坛就有这样一位词人,他被赞誉为词坛“孟尝君”,“以朋友为肺腑”,对朋友好到像孝顺父母一样的程度,得了“孝朋”的美誉。这便是纳兰容若。纳兰有情有义,对爱人痴情,对朋友倾情,在满汉关系不融洽的清初,以渌水亭为中心,组建了朋友圈,呈现了民族融合的景象。他不计较朋友靠近他的目的、性格是否有缺陷、身份如何、有没有地域距离,留下了交友的四个秘笈。以人品交友,不随便否定人众所周知,顾贞观是纳兰的第一知己,但鲜有人知道,顾贞观是抱着目的去结交纳兰的。顾贞观有一位好友叫吴兆骞,很有才华,却性情疏狂。因为在科举考试中交白卷,被人借机曲解,扣上了藐视皇上的帽子,发配到了苦寒之地宁古塔劳动改造。顾贞观收到了吴兆骞九死一生的求救信,心急如焚,就千方百计营救。但奔走了十几年,却没有救人成功。恰逢宰相明珠为儿子纳兰招聘家庭教师,有朋友就出主意说:纳兰重情义,喜欢结交江南有识之士,尤其喜欢填词,要是你以家庭教师的身份进入明珠府,和纳兰结交,就有机会借助明珠的势力达成心愿。于是,顾贞观就应聘成了纳兰的老师,与纳兰成了好友。顾贞观用两阙《金缕曲》讲述了友人的悲剧人生,不惜下跪向纳兰求情。有人说:“所有带有目的性接近的人,都要敬而远之。”但纳兰看到顾贞观的作品,了解了原委,没有因为顾贞观进府目的不纯而责备,反而被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义,感动的落泪。纳兰动容地说:“古往今来,为朋友的事如此上心的,一是李陵为苏武,一是向秀为嵇康,再有一个就是你为吴兆骞了。我答应你,一定尽力为你办成。”自此,纳兰视顾贞观为高山流水的知音,尽全力说服了父亲,把吴兆骞营救了回来。每个人都有难处,不因为出发点否定他人是最大的尊重。完全抛开对方的出发点,只看是非曲直,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能力。唐代,骆宾王曾为叛军写过一篇讨伐武则天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没想到,武则天读后不但没有震怒,反而对文章赞不绝口。她对周围的大臣说:“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是宰相的才能,这样的人没有被朝廷重用,是你们这些臣子的责任啊!”完全忘记了骆宾王是与自己作对,只是由衷的被文章折服。生活中,成人的交往,无不是沿着交易、交情、交心的层级逐步展开。我们会遇到各种人,能够站在更高维度做出判断,才是真正的睿智。以才华交友,不计较对方缺陷纳兰待人极为真诚。他自幼学业卓著,不到二十岁,就中了举人,几年后又高中进士第七名。但他没有觉得自己学问很高深,很了不起,依然对很多前辈极为恭敬,虚心学习。有一次,在老师徐乾学门上,他与姜宸英结缘。姜宸英是“江南三布之一”,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性情桀骜不驯,明知道纳兰身份显赫,刚刚中举,却没有表现出一点尊重,极为孤高。纳兰见状,便放下身段求教,还邀请姜宸英改日到他家里,认真请教学问,“甚是忠敬”。姜宸英脾气上来,商量事情极难。有一次,姜宸英错意容若的提醒,竟然坚持要与之绝交,容若好言抚慰,最后好说歹说才让其脾气下去。后来,纳兰依旧对其极好,生活困顿了接济钱财,姜宸英母亲去世更是亲自雇船送其归南。感动的姜宸英,很懊悔曾经的行为。成熟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接纳不完美。“容得下别人的错误,才宽得下世事,忍得的了别人的缺点,才能装得下世界。”春秋战国时期,鲍叔牙结缘了管仲。鲍叔牙坚定的认为管仲很有才华,将来一定飞黄腾达,处处包容。为解决管仲的生计问题,和其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即便管仲出钱少,鲍叔牙也其拿最多分红。人们质疑管仲的人品,鲍叔牙却为他辩解说:“管仲有老母亲奉养,需要钱。”俩人一起去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认为管仲怕死,鲍叔牙又说:“管仲不怕死,他想留着命,也是为了照顾老母亲!”后来,齐国国君想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认为自己不如管仲,直接推荐管仲上任,让其名垂千古。后来鲍叔牙去世,管仲懊恼自己的行为痛哭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陷。给别人适当的接纳尊重和认可,是一项必修课。《庄子·庚桑楚》中说:“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要想走得远,就要有容人的雅量,要想拥有更多人的尊重,就要让容人之缺成为刻骨的教养。以尊重交友,淡看身份地位纳兰祖上曾是部族统领,身份地位高贵。但他却喜欢抛开“贵公子”的身份,和三观一致、志趣相投的人为友。比如,张纯修。纳兰与张纯修自幼相识。但张纯修祖上世代是内务府包衣,身份是满族社会的底层,与纳兰没法比。但纳兰没有拿自己的贵族身份,将张纯修看低一等,反而与之交往深厚,将其看作异性哥哥。张纯修喜欢临摹古画,学书法,刻印章;纳兰喜欢读书,写字,画画,填词。当时张纯修父亲喜欢收藏,家里名画丰富,二人便一起赏玩,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他们来往的书信是这样的:“德白:比来未晤,甚念。平子兄幸嘱其一二日内拨冗过我为祷。”“连日未晤,念甚。黄子久手卷借来一看,诸不一。期小弟成德顿首。”话里话外都是“太想你了”,温情而又肉麻。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淡看身份,为未来留白。人无贵贱,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收获往往更丰。《后汉书·吴祐传》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公沙穆家境贫穷,却很好学,勉强凑足了到京城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的路费,却又因为学费被拒太学门外。为了继续上学,他选择了到身份显赫的吴祐家作舂米工。吴祐偶然经过家中,年轻舂米工的身边,察觉到公沙穆气质儒雅,不像个做粗活的,就坐下来与其聊天。他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与自己很是志趣相投,就不顾身份地和贫富差距,与其在舂米的杵臼前结为挚友。后来公沙穆成为东汉能吏,和吴祐成为终身好友,令“杵臼之交”传为佳话。真正厉害的人,社会地位再高,也不会忘记做人的根本。因为人生的道路很长,所谓的身份地位,可能都是暂时的,根本不必太张狂。以精神契合交友,抵消现实距离一切友情都是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上,见不见面都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精神共鸣。纳兰有一段通过画笔结交的神仙友情。一次,他在老师徐乾学的家中看到了画家王翬的一本山水册页,“惊为优钵昙花,千年一见,恨不能缩地握手”。于是,拜托老师“遗书致币”,邀请王翚入京,做渌水亭的画师。王翚是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并称山水画“四王”。但此人觉得纳兰是宰相明珠之子,鉴于两人的差距忧心忡忡。但纳兰似乎是感受到了这种顾虑,先后三次邀请他进京。王翚被纳兰不懈的真诚和欣赏感动,决定动身前往京城。但古时候传递信息不方便,到京城又旅途遥远,等王翚从南方到达纳兰府邸的时候,纳兰却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了。王翚为没有完成和纳兰风雅的约定遗憾,痛哭不已。这段友情结局并不圆满,但这份神交却令当时的文人传颂。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没有见面,就有人如此欣赏自己,得此知己,足矣!《查令十字街84号》里,美国女作家海莲极爱绝版书。她从报纸广告的推荐,看到了大洋彼岸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出售绝版书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按照地址发出了购书请求。没想到书店老板弗兰克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很快就帮助海莲完成了购书心愿。从那以后,一个爱书的作家,和一家书店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也结缘了一份令全世界动容的友情。海莲和书店老板弗兰克,从邮寄书籍到邮寄私人礼物,分享读书感悟,结成了未曾谋面的知己。莫逆于心,二十年后海莲决定去看看马克思与科恩书店,便踏上飞往英国的航班。当她到达的时候,也才知道弗兰克离世,书店也即将倒闭。虽然,海莲和弗兰克同样没有谋面,没有圆满的结局,但人心在二十年的时光中穿行,累积的纯粹友谊,慰藉了所有时光,也感动了全世界,令人无数人致敬。因为,有生之年能遇见一两个知心的朋友,足以支撑我们温暖一生!能把所有人都变成朋友,是一种境界。伊壁鸠鲁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无友如夜路无灯,有友似野渡有舟。人依靠爱、未知和陌生人的帮助,而活着的。仁者无敌,朋友越多,获得的帮助越多,人生的道路也越宽。因为“互相搭台,才会好戏连台”。不存成见的友情,会给人以正确引导,也会激活彼此更有价值的思考和内心纯洁的爱。因为成人之美,成己之美,彼此为友,相互依靠,一起努力,才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注:配图来自摄图网*作者:桃花月球。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朗诵:念念不忘,本名王向杰。有声小说主播,多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