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市场 >> 正文 >> 正文

抗日战争VS抗美援朝面对强敌,为何1个经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6/28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困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攻占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又在泰国、缅甸得势,完成了对中国外部的军事大包围,从而切断了偏居西南重庆的国民政府与国际社会联系的主要渠道,致使国民政府生存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1、经济的整体状况

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严重影响了国统区工业恢复和重建的工作。由于国门被封闭,一些主要依靠西方国家的技术和设备才能运转的工矿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而一些新建企业则不得不停止建设,削弱了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经济基础。

二是造成中国进出口贸易严重萎缩。年,重庆海关洋货进口总值为16亿国币元,跌至战时 点;这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的进口物资减少了50%以上,物价上涨了73%。国民政府掌握的战略物资诸如茶叶、桐油、猪鬃、生丝、羊毛等农副产品和钨、锑、锡、汞等重要矿产品,除猪鬃因可以空运而未受明显影响外,其余出口量均显著地减少了。

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进口物资又显著减少,致使工业品消费市场严重短缺,随之,物价腾涨,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现象十分严重,与此相伴的便是社会上大量游资甚至相当部分的工业资本也纷纷转化为商业投机资本。据有人估计,年大后方社会游资就已达50亿元之巨。上述事实表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中国的战略环境有所改变,但整个国民经济却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和挑战。

2、财政税收的锐减

国民政府的财政税收锐减,支出猛增,财政赤字逐年加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以关税、盐税及统税为大宗,占整个财政收入的90%以上。但抗战爆发后,三大税收均受战争影响,征收日蹙,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年税款收入在国库总收入中仅占6.2%,下降幅度十分惊人。在国民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的同时,财政支出却在逐年猛增。

年政府财政支出.11亿元,较之战争初期(-)的18.94亿元,已增加了近13倍。支出无限扩张,收入不断锐减,财政赤字便连年攀升。年政府财政实支亏短数占实支总额的88.2%,已达到86.93亿元,为战时历年 点。为弥补财政赤字,国民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法币,结果导致法币的持续贬值,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如以重庆地方的商品指数为例,年1月为的话,则当地商品在年12月其指数已上升至。年以后,上涨幅度更大。

3、军费在财政收入中占比

全面抗战开始后,随着军费支出迅速增加,而财政收入不增反大幅度下降,财政赤字就已经形成,且呈迅速扩张的趋势。进入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财政收支更严重失衡,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而且逐年增高。―年国民政府收人、支出和赤字数额,详见下表:

尽管国民政府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采取了诸如田赋征实、专卖、增税等诸多措施,力图增加财政收入,改善财政收支状况,但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收入虽在增加,而开支数额却增加幅度更大。究其原因:一是军事开支日益庞大。年的军事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57.6%,年则猛增至73.9%,年更高达87.3%。详见下表:

军事支出数额的逐年增加是造成巨额赤字的根本原因。从年至年度财政赤字占岁出平均为81%左右,年度高达87.7%,与该年高达总支出87.3%的军事开支正相吻合。因此,有人就指出:

“财政上几占九成的赤字,正是岁出上几占九成的军事开支所造成。岁出上每十个钱中的九个钱是用在军事上面,就使财政上每十钱中的九个钱没有着落。这就是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财政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二是行政开支增加。自年以后,国民政府为全面推行统制经济政策,相继增设了诸如田赋征实、专卖、物价管制等新机构,致使政府录用的文职人员迅速增加,相应行政开支的数目也迅速攀升。

年行政开支占国家总支出的4%,到年至年间则上升到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强(包括部分军政费用)。三是政府财源枯竭。作为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主体的关、盐、统税早已锐减,到抗战中期以后在国民政府税收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货物税和直接税。

但货物税和直接税毕竟税源有限,且税负提升幅度有限,其增收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开支增长的幅度。国民政府虽将田赋收归中央,并改征实物,将食盐、火柴、烟、糖实行专卖,对于增加国库收入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特别是年4月至12月间日本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而举行的“一号作战行动”,使中国盛产粮食和战略物资的河南、湖南、江西、广西相继落入敌手。这一战局演变给国民政府在财政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田赋征实相应巨减,棉花、钨、锑等战略物资带来的财政收入也大量减少。

年实物收入占中央财源的28.1%,年减少至23.6%,年则减至18.2%。与此同时,政府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也在减少。年直接税收在政府财政支出来源中占8%,年降至3.5%,年仅占1.1%;间接税年占8.3%,年占10.1%,年占5.5%。

4、农村经济的现状

抗战爆发后,农村经济就一直是维系国民政府战时财政、军需民食供应的重要来源和支柱,尤其是在实行“田赋三征”以后,为缓解战时国民政府财政危机、物价上涨的压力,民食军需供应的矛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只重视战时的现实经济需要,忽视对农村经济长远的安排,结果,所制定政策往往演变为以 限度对农村进行搜刮和剥削为特征,致使农村经济从年起就开始逐渐陷入衰落的困境之中。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农田耕种面积逐年减少。大后方15省耕地面积,抗战前为.75万亩,年为.3万亩,年为.86万亩,年为.04万亩,年为.46万亩,较战前减少了84.29万亩。也就是说,年大后方抛荒了84.29万亩耕地。

另据调查,年大后方13省农作物面积较年减少17.3%。从播种面积看,以四川省为例,在年到年的三年中,冬季农作物播种面积从万亩减少到万亩,夏季作物从万亩减少到万亩。同时,冬季休闲田的面积却从2,万亩增加到万亩,夏季休闲田则从万亩增加到万亩。

第二,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大后方15省各种作物总产量,由年的17.亿市担,减为年的15.亿市担,计减少1.85万多万市担。年,大后方13省农作物产量较年减少13.3%。从四川省的具体情况来看,以年至年的平均产量同年的产量相比,灿稻下降了24.7%,甘蔗下降了35.1%,棉花下降了43.8%。

第三,牲畜大量死亡。由于农田面积显著减少,粮食产量下降,草料严重缺乏,以及战争影响,引起牲畜大量死亡。据统计大后方15省年与年相比,耕牛减少万头;马减少34.7万匹;驴减少48.8万匹;猪减少万头;羊减少.8万只。

第四,购买力下降。以年农民购买力指数为,到年3月,陕西降为69,福建降为45,青海降为63,宁夏降为66,广西降为82,广东降为81,湖南降为86,贵州降为79,四川降为82,江西降为92,甘肃降为95,云南降为98,只有湖北仍为,西康稍超出为。

然而,中国毕竟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构成抗战民力的主体,而且,兵员的补充、粮食的供给,军需民用和工业原料的取得,乃至物资运输、商品流通等,无不主要是依靠广大农村民众。在“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已成为当时国内抗战人士共识的情况下,农村存在的农民“缴纳地主的地租是太高了,苛捐杂税是太多了,高利贷的盘剥是太厉害了,耕地不够,无地的农民太多了”等问题,以及农村经济陷人困境的局面,都极大地妨碍着广大农民对抗战的积极投人,甚至危及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的根本。

二、抗美援朝中后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开始后,中共中央调整了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恢复国民经济为中心任务的工作方针。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以抗美援朝为中心,全力支援和保证中国人民 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

围绕这个中心,实行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国内秩序和国内建设。合理调整工商业,加速进行新解放区农村上地改革,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

1、总体经济情况

在 次全国工业会议上,确定在 仍在进行的情况下,基本建设“必须是从全国布局着眼(整体观点),从发展国民经济与巩固国防的需要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分工合作、稳步前进的方针,首先集中力量搞好几件国防和民生最需要的基本建设工程,积累经验,并为今后的长期建设准备必要的条件”。

年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首先放在钢铁、燃料、动力与铁路方面,使这些工业能够走在其他工业的前面,从而保证其他工业的发展"。主要工业计划产品指标:

均比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生铁增长28%、钢材增长43%、铜增长20%、铅增长22%、锌增长98%、煤增长10%、电力增长31%、原油增长22.6%、水泥增长31%、棉纱增长30%、棉布增长31%、纸张增长33%等。工业投资分配比例为:重工业52.2%、燃料工业18%、纺织工业16.2%、轻工业及食品工业6.2%、资源勘察5%、其他2.4%。

年的实际财政收支和经济生产,都“出现了远比原来预计良好的情况”。在编制年财政预算时,除继续支援战争、巩固国防和稳定物价外、“已经有可能以全面恢复及重点建设作为编制预算的基本方针了”。预算支出计划,国家建设费已占 位,占计划总支出的49.26%,国防费已降至第二位,占计划总支出的27.93%。

主要工业计划生产指标比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生铁增产31%、钢增产29.64%、铜增产57%、煤增产31%、发电量增产26.7%、棉纱增产21%、棉布增产34%、纸张增产%。

2、工农业发展状况

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人民币,比年的亿元人民币增长73.8%,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3%,农业总产值增长41.4%。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年的30%提高到43.1%,重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由年的26.4%提高到35.5%。国营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年的34.7%上升到56%,公私合营和加工订货工业产值比重由年的9.5%上升到26.9%,国营商业的零售额占全国商业零售额的比重由14.9%上升到42.6%。

国民经济结构已发生可喜的变化,国营经济和受国家控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在整个工业中占 优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都超过新中国成立以前的 水平。

钢产量达万吨,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年产量增加46.3%。生铁产量达万吨,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年产量增加7.2%。原煤产量达0.66万吨,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年产量增加6.5%。棉布产量达38.3亿米,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年产量增加37.3%。粮食产量达万吨,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年产量增加9.3%。棉花产量达.4万吨,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年产量增加53.6%。大牲畜头数达万头,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水平增加6.9%。生猪存栏数达万头,比新中国成立以前 水平增加14.3%。

3、交通和国内外贸易

交通运输得到恢复和发展。长期的战争使铁路和公路遭到严重破坏。铁道兵团指战员和铁道职工,克服敌特骚扰和寒冬酷暑等诸多困难,积极投入了抢修和新建铁路的工作中。年,全国原有的铁路网就基本得到修复。

3年来,全国共新建铁路公里。到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2.29万公里,客运量为万人次,货运量为万吨。3年来,全国共整修公路3.24万余公里,新建1.1万余公里,通车里程由年的8.万公里增至12.67万公里,客运量为万人次,货运量为万吨。

内河航运里程由年的7.36万公里增至为9.5万公里,客运量为万人次,货运量为万吨。民用航空,解放初没有航线到年航线达1.31万公里,客运量为2万人次,货运量为0.2万吨。除铁路运输量稍低于新中国成立以前 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都超过历史 水平,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内外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到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从上至下的包括各种门类的统一的国营商业体系。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国营商业商品零售额和合作社商品零售额达95.3亿元,已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34.4%。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全面经济禁运、封锁的情况下,新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年达41.6亿元,超过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任何一年。年达64.6亿元,比年增加55%。

4、国家财政状况

国家财政状况根本好转,收支平衡。年国家财政收入为.7亿元,比年的65.2亿元增长.7%,比年的.1亿元增长38%。年的财政赤字为4.4%,和年,财政上都有结余,没有赤字。在既保证了 的需要,又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这是新中国创造的一个奇迹。

年12月11日,周恩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几个专业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

“现在,三年的时间快走完了,我们的恢复工作也完成了。不论从经济上或从其他方面看都是如此。我们的经济恢复工作,不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的生产和业务所达到的水平,一般都超过了抗战以前 年代的水平,只有极少数的还需要继续努力。这种恢复,就给了我们一种条件,使我们可以在进行抗美援朝的同时又可以进行国家的建设。”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克服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严重困难,一面进行 ,一面恢复国内建设。至年下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周年的时候,由国民党的暴政、帝国主义的掠夺和长期战争破坏,造成中国千疮百孔的社会已经得到根本治理,政治混乱、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进行 的同时,国民经济恢复的顺利完成,使新中国度过了一个最困难的时期,新中国的建设取得 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三、 战力的持续增强

由于国民经济恢复的全面胜利完成,使支援战争的能力增强,虽然年国防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降低,但实际数量比年和年都有增加,年为28.01亿元,年为52.64亿元,年则为57.84亿元。加上,全国人民开展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使 的武器装备有了明显改善。

到年9月, 主要武器同年7月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山炮、野炮、榴弹炮总计从门增加到3门,其中野炮从门增加到门,榴弹炮从门增加到门,山炮数量基本无变化。

另高射机枪从挺增加到挺(到年6月),高射炮从门增加到门,火箭筒从具增加到具(到年6月),轻迫击炮从门增加到门(到年6月),重迫击炮从门增加到门(到年6月),无坐力炮从门增加到门,火箭炮从73门增加到门。可以出动掩护平壤以北交通运输的歼击航空兵,由2个师架飞机增加到9个师架飞机。

年10月, 空军又开始改装性能更加优良的米格一15歼击机。坦克由辆增加到辆。运输车辆从年7月辆增加到年6月的辆,其中配属各军的运输车辆均超过辆以上。尽管 的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仍处于悬殊的劣势状态,但作战条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与此同时, 取得反“绞杀战”的胜利,建成了“钢铁运输线”,在朝鲜境内的交通运输大大得到改善,后勤保障特别是物资供应能力有很大提高, 线部队的粮食、弹药充足。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的形成,使阵地更为巩固。

至年8月底, 在朝鲜的作战部队共有16个军、4个榴弹炮师、1个战防炮师、1个火箭炮师、4个坦克团、4个高射炮师和5个城防高射炮团,还有以国内机场为基地的9个歼击航空兵师。

年3月,范佛里特说:

共产党“现在进行攻势作战和防御作战的能力比以前大了”。大炮是他们从前的重大弱点,现在他们的大炮比联合国军的大炮多一倍。“联合国军"军官认为,“现在 在朝鲜拥有的战争潜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战后,美国军方编写的战史中说:

“也许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年春季,敌人在稳步增加他们的炮兵力量。从4月到6月,敌人的大炮从门增加到门。……另外,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投放在联合国军阵地上的炮弹也越来越多。从4月到6月,敌人平均每天发射的炮弹从2发增加到发”。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