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市场 >> 正文 >> 正文

家有老漂族怎样将他乡变故乡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3/12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7086985.html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在我国,有很多漂泊的群体,如北漂、上漂……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漂泊群体——“老漂族”。根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人口共有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0%,标志着我国已完全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据另一项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流动老人将近万,其中专程到异地照顾晚辈的老人比例高达43%。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艳杰教授介绍说,老漂族,就是那些为了帮助儿女照顾小孩、离乡背井、到子女工作城市去生活的老年人。在老家的亲友看来,“老漂”们住进了富丽繁华的大城市,高楼大厦,摩肩接踵;商场超市,鳞次栉比,吃香的喝辣的,非常令人羡慕。可对“老漂”自己而言,生活更多的是局限于家庭,远离故土和老亲旧友,脱离了自己原有的朋友圈、亲友圈,没有鸡犬相闻,不再邻里守望,诸如此类,都是他们要面对的情感考验。一些老人觉得晚年特孤独,不由得发出“大城市再好也是异乡”的感叹。

尽管艰难,但老漂们仍然咬紧牙关,“子女在外面挺不容易,我过去还能搭把手,再不适应也得坚持!”于是,“老漂”便成了许多父母越来越无法避免的选择。他们就像是扎根故土的老树,将自己原本扎得很深的根基,硬生生地连根拔起。

老漂族充满坎坷的异乡生活

现实中,有一部分老漂们并不是夫妻结伴到外地照顾孙辈的。当妻子年满50退休,正好赶上自己的子女有了下一代,因而退休连带着“换工作”。而自己的老伴一般都比自己晚退休5到10年,因此成为“留守”的一方。“牛郎织女”的无奈分居,因而成了老漂族真实的写照。

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研究》中显示,城市家庭中,为参与儿童教养而“老漂”的祖辈,夫妻共同流动的占59.4%,女性单独流动的达34.8%,男性单独流动的为5.8%。身处陌生环境,人生地不熟,“他乡无故知”,甚至连对门住的是谁都不清楚,更谈不上什么社交圈……老漂族们的日子,变得寂寞、空落而程序化。很多老人如此表白,“交朋友这事儿,我压根就没考虑过。”

杨艳杰教授分析指出,老漂们普遍认为,没有朋友的原因一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出门;二是家里的事需要有人打理好,把孩子带好,把日常事情安排好,家庭团结和谐,能够跟子女配合好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老漂族的生活非常呆板单一,从早上起来做饭、洗衣、买菜、看孩子,到晚上早早躺下,第二天周而复始,老漂族的日子似乎始终在画一个大大的“圈”,但是没有朋友圈,缺乏娱乐和精神慰藉,加上陌生环境难以适应,因而越发思念故乡,内心苦闷无处排遣。

看病难:“我的医保在老家”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身体素质下降,医疗需求变高。老人一旦罹患大病,在没有医保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不管是常用药物还是日常的医疗服务,都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离开家乡的最大风险是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交往与熟人熟地等社会支持系统脱离,导致养老风险被无形放大。

杨艳杰教授介绍,由于大部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在老家,离乡后在异地没有医保,医院,更怕住院。受政策限制,他们难以在新城市中完成医疗费用的报销服务和养老金的提取服务,他们不敢生病,不敢看病。

遭嫌弃:自己变得啥都不是了

子女成家立业,拥有自己的生活,老漂们再次“介入”,显得格格不入。杨教授说,彼时孩子小的时候,都是以父母为主导,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此时父母的主导身份被更替,子女换成主导,子女是家的主人。

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等方面发生碰撞,买菜做饭的习惯不相符合,养育孙辈的理念也不一致,与邻里相处的分寸也不对……老漂们慢慢感觉到悲凉,本想给子女出谋划策替他们减轻负担,到头来自己却变得“什么都不是”,被子女嫌弃,以至于一些老人第二次“离家出走”。

如何还老漂族一个美好的晚年?

两代人发生矛盾时,许多人要么指责子女不感恩,要么埋怨老人太敏感。杨艳杰认为,要想解决好这个矛盾,不能要求单方面改变,需要老人、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解决。

老人方面:老漂族应逐步转变养老的传统观念,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