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市场 >> 正文 >> 正文

百色隆林苗族小伙爬杆吹笙,争当坡场最靓的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2/12/25

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十四,坡场上立起坡杆,芦笙响起,月琴弹起,一年一度的苗族“跳坡节”开始了。隆林苗族跳坡节历史悠久,是苗族同胞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青年男女在跳坡节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因而又称“交友节”。在坡场上,一代又一代的苗族青年展现英姿,以此结交知己或定下终身之约。

芦笙手跳芦笙祭坡杆。杨丽萍摄

由来:从族人议事会演变成大型聚会

跳坡节至今已数百年历史,“跳坡”苗语称“勾到”,为“玩坡”“耍坡”之意,也有“斗更”之称,意为“围着坡杆转”。相传,最初的跳坡节,用于聚族商议决定族人命运的大事。各支系各村寨族人,为了共同利益或行动,在山坡上竖起坡杆,并吹起芦笙,吸引大家会合到一起议事,随后逐步演变成苗族的传统节日——跳坡节。

据隆林各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丽萍介绍,如今的跳坡节,早已不再承载军事议会功能,而是变成了竞技比赛、聚会娱乐,成了当地各少数民族之间沟通融合的桥梁。年,德峨苗族跳坡节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竞技:爬坡杆上的优胜者获姑娘爱慕

百色市苗学研究会副会长敖德金作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有多年主持跳坡节祭坡仪式的经验。他介绍,苗族跳坡节最具竞技趣味的环节要数爬“坡杆”竞技,这也是每年活动中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比赛项目。

在德峨桥坡场的祭坡杆仪式。

在古代,苗族聚会议事,由于担心外敌趁机捣乱或偷袭,他们会选派一些攀爬灵敏的青年爬到大树顶端放哨。因此,担任这一任务的人,一般都被族人们尊为英雄。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演变成跳坡节的必备环节,比赛时,参赛选手们施展各自的爬杆技巧,优胜者往往成为族人特别是姑娘们心目中的英雄,赢得众多姑娘的爱慕与追求。

由于爬杆的大多是未婚小伙子,他们会借着爬“坡杆”的机会,观察并寻找心仪的对象。获胜青年可与在场姑娘比腰带,并从众多姑娘中选出一人,扯下对方的头巾示好。“这时,姑娘便在后面追,两人一路跑跑停停,到人少的地方开始交谈,合意的就继续交往。”敖德金解释说。

“跳坡节”现场。

传承:坡场上觅得伴侣后接班成为组织者

“闹坡过后,属于苗族青年男女的时间才真正开始。”敖德金提到,早年间交通不便利,交友机会少,每逢跳坡节,邻寨邻镇甚至邻省的青年们翻山越岭而来,姑娘们特地穿上挑花刺绣做成的盛装,在白天闹坡活动结束后,青年男女手持松枝、火把,嘴含口弦,伴月吹笙,邀星倾听月琴声,互相交流和切磋技艺。村前寨后、花前月下、河畔沟头,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吹木叶对情歌,直至旭日东升。

敖德金表示,他们那一辈,寨子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青年通过跳坡活动找到心仪对象,结为伉俪。他记得,有一年,自己主持完跳坡活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三对青年男女出现在他面前,三名男青年端起碗向他敬酒,三名姑娘献上鲜花,向他表达敬意。“他们通过活动找到心仪对象后,都很感恩,一直留在坡场等我。”如今,敖德金与其中的两对夫妻仍保持联络,几十年的时光流逝,坡场上萌芽的爱情依然没有变,两个家庭和睦如初。也是在敖德金的影响下,两名后生随后加入跳坡节的活动组织中,一起为传承和发扬苗族传统文化发挥力量。

=======================================================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