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介绍 >> 正文 >> 正文

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友谊本可以成为知己,却隔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2/28

公元年的一个夏日,对东都洛阳城而言,是平淡无奇的一天,然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在此相遇了。

彼时,李白四十四岁,名扬天下,被赐金放还,处在人生的低谷,而杜甫小李白十一岁,只是无名之辈,尽管科举失败,但理想依然丰满。

二人一见如故,把酒临风,其乐融融。虽然李白年长,但他并没有凭借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杜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同年秋天,二人在梁宋再次如约见面,访道求仙,并与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边塞诗人高适相逢,三人互相唱和,纵论天下大势,畅游甚欢。

李白杜甫雕塑(河南巩义杜甫故里)

假定那是第一次的邂逅,第一次的赠诗,那么,当时子美眼中的李十二,不过一个神采趣味与常人不同,有“仙风道骨”的人,一个可与“相期拾瑶草”的侣伴,诗人的李白没有在他脑中镌上什么印象。

闻一多《杜甫》节选

次年秋天,李杜二人第三次会面,地点在山东,知交之情愈为深厚。那一年,理想破灭的李白早已离开长安,辗转山东,如同蓬草一样漂浮不定。二人相携漫游,无所归宿,说好的一起求仙问道,但却一事无成,真是愧对道家先人,于是整天痛饮狂歌,放浪不羁。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李白送别杜甫也有“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句子,可见,杜甫与李白已是情志相投。根据杜甫后来的诗句,我们也不难判断,李白与杜甫交情之深,已经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程度。

此后,二人别于鲁郡石门山,杜甫西去长安,准备重启仕途之路。离别之后,李白因为思念杜甫,竟到了“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的境地,齐鲁大地的美酒与歌舞都不能让李白动情,李白太过想念杜甫,竟然茶饭不思,干啥都没精神。

再后来,李白南下江东,继续他的漫游之旅。从此二人天高水远,再无相见。

本可以成为知己,却隔着错乱的时空

一个红得发紫,名满天下,一个籍籍无名,满心崇拜;一个是太阳,热情奔放,一个是月亮,深沉内敛。此后十几年,杜甫始终对李白念念不忘,他给李白写了很多诗,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但得到李白直接回应的不多。

也许李白对杜甫的诗只有一个尚可的评价,也许是李白的诗散佚较多未能留存,也许是李白自始至终都没有兴趣读懂杜甫,而杜甫却慢慢读懂了这位前辈,这位偶像,因为他写给李白的诗,透着仰慕之情,可谓句句经典,令人回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对李白才华之推崇,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在李白人生落魄时,杜甫依然毫不犹豫的信任和支持李白,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脑残粉,六步实在想不出古人用的哪个词语来形容?

然而,当时33岁的杜子美并没有用亲身经历读懂李白,只是因为时间不对,本来可以成为知己的两位诗坛巨擘,在齐鲁一别之后,竟然再无交集。

太白堂(四川江油)

李白热情旷达,交友甚广,杜甫只是他众多朋友中的一个,二人在彼此心目中的地位定然不同。在李白的一众粉丝中,占据榜一位置的始终都不是像杜甫这样的文艺青年,而是那些出手阔绰的王公贵胄、富家千金。

杜甫和李白同游梁宋时,李白在梁园的粉墙上曾题诗一首,后来被一位姑娘看到,那姑娘对园里僧人说:这墙我买了,你要多少银两?

僧人十分惊诧:你买这堵墙何用?

那姑娘道:粉壁不值分文,但上面这首诗价值连城,我给你一千两银子!

“千金买壁”的美谈不胫而走,迅速在坊间流传,李白听到这个故事后,竟也目瞪口呆,并且破例和这位仰慕者见了一面,那姑娘是当地有名的才女,知音律,善操琴,在美貌和金钱的双重进攻下,李白竟彻底沦陷,毫无招架之力,后来这位豪横的榜一小姐姐成了李白的第四任妻子,她就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

在李白的众多仰慕者中,杜甫始终是默默无闻,却极力点赞评论的那一个,《赠李白》《春日忆李白》《饮中八仙歌》这几首诗都充满了崇敬和溢美之辞,杜甫对李白的评价也只停留在狂放不羁、豪迈俊逸的表象,并未深入李白的内心世界,直到杜甫理想破灭,愤而辞官,经历过同样的心路历程之后,杜甫才忽然明白了当年的李白。

少陵草堂(四川成都)

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做得委实憋屈,与他当初致君尧舜的理想渐行渐远。山河破碎,壮志难酬,杜甫愤而辞官,南下蜀地,四处漂泊。

此时的杜甫忽然明白,当年李白每一句看似豪放的诗文,背后都是百感交集的辛酸无奈,都是壮志未酬的酒后真言。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节选

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李白,当年他假装狂放,真是令人悲哀,十六年后的杜甫终于读懂了那个曾经在自己面前放浪不羁的李白,原来他是故作癫狂,“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原来他只是飘零无依、借酒浇愁而已。

而十六年前,杜甫写的却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从飘然到飘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中间隔着的却是一条历史长河,隔的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蹉跎人生。

终究是错付了

假如当年在东都洛阳,李白遇见的不是一心入仕的杜甫,而是乾元年间理想破灭愤而辞官的杜甫,那么,所有的一切是否会发生改变?

答案不言而喻。

境遇不同,人生就会不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已经判若两人。

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心中的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尝尽人间冷暖,李白在他的笔下已经不是“喝一斗酒,作诗百篇”的谪仙人,而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已经不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十六年后的杜子美,听闻李白流放夜郎,十分忧虑,常常在梦中思念李白,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杜甫梦中见到的虽然是李白,但它写出来的何尝不是自己?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节选

在梦中,在一个因为战争而错乱的时空里,杜甫与那个再无交集的李太白心意相通,灵魂合体,这首《梦李白》可谓心有灵犀,感情真挚,字字锥心。

当年的杜甫看当年的李白,只看到了豪迈俊逸的表象,而今天的杜甫再看当年的李白,其实是“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唐宋诗举要》)。

时间不对,终究是彼此错付了。

山高水远,江湖再见

历经忧患后的杜甫,他的精神气质与李白达成了统一,在不同的时间二人诉说着相同的情感,他们本可以是知己,却隔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的错乱时空,遥遥相望。

一千二百年后,当六步读到这首《梦李白》时,只有深深的惋惜之情,我不相信当年的李白读到这样的句子,竟没有任何回复?竟没有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也许是没有读到,也许是身陷囹圄,也许是重病在身,但无论如何,从那以后,没有人能够再写下《梦李白》这个题目,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资格,更是因为没有人可以复制那段历史,那份友谊,那段过往!

更是因为没有人可以见证那痛饮狂歌的豪迈,那飞流直下的壮观,那手摘星辰的奇诡,那绣口一吐的盛世繁华!

曹植七步成诗,我六步成文。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