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印度人将婚姻视为社会地位和经济安全的保障,父母会一手替子女包办婚姻,如在自己的社交圈子或借当地媒人帮助,挑选相同种姓、背景匹配的理想对象。时至今日,依然有95%的印度千禧世代按照这个习俗结婚。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印度出现愈来愈多“半包办”婚姻,网络平台分担媒人角色,虽削弱了古老传统,但仍带着浓厚的印度特色。此外,愈来愈多父母允许子女挑选对象,尤其是在大城市,甚至连兄弟姐妹也参与进来。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婚嫁遵从“父母之命”的时代将要告终?
现年33岁的GarimaPant,原本遵从印度婚姻传统,由父亲在婚恋网站为其找寻理想对象,惟她多番拒绝了所找到的对象。及后,她于网站内发现一位心仪对象,并私下偷偷联络对方,最终成就了一段大胆的姻缘。
近年,婚恋网站和以结婚为目标的交友程式在印度大行其道,对父母全权掌控婚事的传统带来不少冲击。用户只需在网站内输入身高、体重、职业、外表吸引度等个人资料,透过企业大数据系统,便可以迅速在全国寻找理想对象,因而吸引不少适婚年龄人士。Nita和Arjun正是例子之一,两人同样于年中注册账户,女方起初只是想交个朋友,男方则一心想求贤妻,两人透过网站闲聊两周后,终于决定约会发展。
那时候,Arjun的父母其实已在为儿子物色对象,但他本人却属意Nita:“我的父母正为我找伴侣,但我知道心里属意Nita,故我毫不犹豫向她求婚。”Nita则说:“他并没有因自己的想法而急着逼我做决定,反而叫我慢慢思索,有决定才告诉他。”在父母见过Arjun后,Nita终于认定对方为理想对象,两人在去年10月于孟买一间寺院举行婚礼。
父母参与选择配偶仍是主流国际人口科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PopulationSciences)一项调查发现,尽管目前印度婚姻中只有5%是自由恋爱,但非由父母全权话事的“半包办”婚姻的比例估计已增长至25%,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趋势。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踏入适婚年龄的印度年轻一辈在婚事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像Arjun和Nita便是在约会后再通过父母一关,才决定结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今天的年轻人可以对父母提议的结婚对象说不,部分人甚至可以自行决定“不婚”,这些在传统印度社会都是无法想象的。
不少透过“半包办”成婚的印度人表示,他们追求的不是那种让人目眩神迷的浪漫爱情,而是和睦及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婚恋网站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这种变化不会来得这么快,因为两者皆为他们提供一个方便的交流渠道,可以避开家人耳目,自行发展感情。
印度的包办婚姻是多个世纪以前、高种姓族群为保障自身社会地位和金钱财富而衍生出来的制度,其后逐渐被其他种姓族群所采用,成为什具“印度特色”的婚姻观念。包办婚姻所指的并非由结婚者来决定对象的婚姻,它不一定是强迫婚姻,部分包办婚姻是在结婚者同意下,由他人代替自己选择对象。
这些年来,印度父母一直透过自己的社交圈子,为子女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也会借当地媒人的帮助,逐家逐户推销子女。传统上,每个家庭会制作备有子女体重、身高、肤色和种姓等资料简介,作为配对基础。
然而,随着近年愈来愈多农村家庭搬到城市生活,以乡村为基础的“亲戚网络”正在逐渐瓦解,高学历女性往往在昔日的圈子内找不到匹配的男性。在这样的压力下,印度父母唯有扩大搜索范围,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友网站或婚恋网站也应运而生。
疫情助婚恋网“介入”传统婚姻
印度现时有多逾1,个婚恋网站和手机程式,它们把潜在婚配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全国,让父母们多了成千上万个选择,同时仍能遵循长期以来的种姓和宗教限制。根据数据统计网站Statisa的资料,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约会平台收入市场,年,印度约会程式的总收入估计达3.27亿美元。有意见认为,这些婚恋网站的兴起是因为印度年轻人对父母参与选择配偶的做法仍旧保持开放态度。
另一方面,婚恋网站也悄悄然发挥作用,印度父母逐渐放松对子女婚姻的控制。婚恋网站Matrimony表示,公司每月帮助近五万印度人找寻结婚对象。网站创办人兼行政总裁MurugavelJanakiraman指出,年,网站上82%的男性个人资料不是由父母发布,而是想要找伴侣的男士自行发布的,这个比例在五年前是60%;女性方面,有56%自己发布,较五年前的30%高出超过20个百分点。他说:“二十年前,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如今,父母大多只是配角,完全由一对新人主导。”
印度婚恋网站大约要到年后才相继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发展,则是美国交友程式Tinder于年落户印度,随后其他国际交友网站也在当地发展,为印度婚恋文化带来巨大变化。Tinder印度总经理TaruKapoor表示:“人类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愿望是持久且根深蒂固的。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它永远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即人类是社交动物,总是需要别人和被别人需要。”
相比外国的婚恋网站,印度本地企业由于熟悉当地文化和社会规范,故相对外国的交友网站更有优势,令它们能为想寻找终生伴侣而非“拍散拖”的印度人提供更贴身的服务,成功打开潜在市场缺口。
得益于去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印度本土婚恋网于过去一年发展迅速,其中婚恋程式QuackQuack的全国用户量去年平均增长了30%,用户数目也于去年12月突破1,万人,在疫情下,平台用户一度大增80%,每日新增用户约1.8万。
印度婚姻观在转变?
过去三十年,印度女性的平均首次结婚年龄由年的19.3岁上升至年的22.3岁。城乡差距明显,农村的结婚年龄是21.8岁,城市则是23.4岁。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也大致在同一时期下降了。根据当地政府数据,在至年间,年龄在15至19岁之间的城市妇女劳动参与率为14.2%。不到十年后,这一数字下降到8.9%。有意见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更多印度女性延长了求学阶段,部分人进入大学甚至研究所,这让她们在结婚以外,人生有了更多选择。
新德里心理学家和婚姻顾问NishaKhanna表示:“这是自然发展的过程,经济和金钱给人带来了更多自信。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自主权。”
社会的父权结构正在缓慢变化。无论是在身体上的亲密关系还是在财务上,女性都变得更加自信。她们变得更加敢言,更勇于争取平等。”婚姻顾问NishaKhanna
虽然“半包办”婚姻成为趋势,但正如新德里精神病学家和治疗师SanjayChugh表示,年轻印度人正在利用包办婚姻制度来结识潜在对象,而且他们会在结婚前花更多时间了解对方。但他重申:“包办婚姻在这里是个系统,并不会很快消失。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潜在新人可认识彼此、多见几次面,才步入婚姻。”
著名女权主义作家兼德里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CenterfortheStudyofDevelopingSocieties)教授MadhuKishwar则表示:“在印度,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敌意。我们国家的青少年不需为婚姻苦恼,他们不会违抗父母,或对他们不敬。”她认为,印度婚姻之所以比西方社会的婚姻更加稳定,正是因为双方家庭都积极参与。
Kishwar又指出,包办婚姻对不少印度家庭来说是个“灵活”制度,以婚姻为本而非约会优先。然而,年轻一辈对于这个传统也有所反思,不少年轻人认为,类似种姓、肤色等因素有歧视之嫌,应该摒弃。相反,老一辈的人把“半包办”的现代化恋爱视为一种威胁,富有家庭不时会聘用私家侦探去调查子女未来配偶是否有不良企图或之前的恋爱史等。印度当前还面对妇女婚后受虐及童婚问题困扰,这些都不能靠婚恋网站或自由恋爱解决,婚嫁自主只是印度社会女性权益的一小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