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年轻时加入的一个人的绘画群,突然毫无征兆的解散了。同时解散的,还有这个群主管理的其他群。
这些群,虽然成员之间都互不相识,却因趣味相投,总能聊到一些直戳心窝的话题。出于惋惜,我私聊了下群主解散的原因。
群主回答:大家都是中年人了,都要养家糊口,哪有精力再去经营什么爱好圈子。早点解散,别浪费彼此的时间。
得到这个答案时,我一时有点惊愕,人都中年就不需要圈子了吗?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六个等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和超自我需求。
可见,人生而孤独,人的天性就是需要社交。需要在各种社交场合、不同圈子中去找到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获得归属感。
现代心理学家也普遍认为,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等。
而这些状态,一旦持续时间太长,都可能让一个人逐渐被孤立,沦为一个被社会淘汰的“废人”。
因此,人到中年不能没有圈子,也绝不能轻易放弃曾经苦心经营的圈子。要知道,人在圈子中获得的益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毫不夸张地说,人到中年,想要大器晚成,不靠能力,而是圈子。反过来说,人到中年,若没有适合自己的圈子,下半生注定四处碰壁,难有作为,看完以下三个圈子的好处,你就明白了:
01
自古英雄多寂寞,传统的大侠有酒、剑作陪足矣,这种“对花对酒、仗剑天涯”的潇洒生活,曾让年幼的我们甚是羡慕。
然随着年岁渐长,才发现在这个利益当先的社会,有三五好友相伴,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
我记得郭德纲就曾说过一段这样的相声:
古代人用贝壳作为钱币,把十个贝壳穿在一起叫做一串,俩串叫做一“朋”。当家里来好朋友了,就拿出一“朋”买东西招待朋友,所以叫做“朋”友。如果我们把“朋”字拆开看,可以发现是两个“月”。想想看,人生在世能让两个月亮凑到一起有多不容易,可见朋友也是多么的可贵。
然而,在现代社会,“朋友”这个词却被滥用了。一些不管熟不熟,只要彼此说过几句话,就默认是朋友了。
比如:在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