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优势 >> 正文 >> 正文

怎样从孩子的言行举止里,知道她在幼儿园过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9/27
我们家cici是今年上半年春季入学的,身边很多人想不通,一个这么较真的全职妈妈为什么会让孩子提早上幼儿园,难道不怕不适应吗?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不论孩子多大到新的环境,都要经历分离焦虑。和cici同班的同学里好几个都不满3岁,在语言和自理方面确实会差一些,但其实在小小班的老师和阿姨也都会多照顾一些,总体观察下来也融入的很好,甚至在入园的抵触情绪上,比cici更淡定,所以,真要说3岁才能上幼儿园吗?也许未必。但是,不满3岁的孩子,建议上幼儿园的小小班,因为班上的阿姨会配两个,在生活上更能照顾的过来。3岁不是上幼儿园的唯一标准,还是以考量孩子的行为是否达标来判断,基本达到以上要求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儿园了。1、有强烈的交友欲望,这点是判断可以入园的重要依据;2、生活能基本自理:喝水、吃饭、上厕所、睡觉、穿衣;3、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清楚自己的感受、想要做什么、复述简短的故事。01意料之外回顾这个学期,我心里还挺五味杂陈的,因为cici是个超级敏感的孩子,以至于上学的抵触情绪一直起起伏伏,哪怕多上了一个月的暑期班,几乎每天早晨都是在“生离死别”中熬过去的。生病请假、换新老师、被同学打、老师批评她、甚至是老师批评别的同学,都可能造成她情绪上的波动。我又翻出了西尔斯的《橙色亲子课》,三年后再看一遍才发现很多当下没读懂的地方,一个高需求儿,她比同龄的孩子心思更细腻,注意观察别人的言行和表情,正因为如此,也更容易受伤。孩子的喜欢毫不吝啬,就如同他们的恐惧也不会伪装一样,比如经常晚上睡觉半夜大吼大叫,嘴里一直喊着不要不要;失去自信,经常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小声嘀咕这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就凭这些行为可以初步判断,cici在幼儿园的生活里“受伤”了。02发现端倪在和她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我发现几个非常严重的问题:1、非常凶非常大声的呵斥我:你给我闭嘴!这句话成了很长时间,她放学回家跟我说最多的一句话,可想而知是怎么被洗脑的。我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来纠正这句话,教她把这句话替换成“请你安静一下”,非常明显感觉隔离开之前的环境后,说这句话的频率也降低了。2、只要我不顺她的意,就会把我关进房间,并且叫我在里面哭。关于“小黑屋”的故事应该狠多人都听过,但我从她的口中得知,这不是传说,居然是真的,而且有些调皮的同学还真被关过。很显然这个绝对的“权利”对她触动很大,后来很长的时间都明显感觉到她的恐惧。3、性情大变,易怒暴躁。幼儿园是个讲规矩的地方,大部分孩子刚开始都会表现出不适应,在学校被压抑,到家就会释放压力。我也试图陪她玩一些释放压力的游戏(后面会提到关于用游戏力释放压力),但几乎没有效果,说明一学期都不能让她适应这个压力。cici虽然是高需求敏感儿,但她外向开朗,只要身边有一个信任的老师就可以让她很快融入,所以当她在家里表现出攻击性、情绪恶劣之后,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压力可能超过她的承受能力了。4、失去自我内驱力几乎所有的事情,她会习惯性要求我“奖励”她,或者夸她“棒”,对比赛玩游戏中的“第一名”非常看中,甚至输了会发脾气。为什么努力的过程不值得被夸奖呢?过于刻板、盲目的奖励让孩子非常看中得到的“结果”,当原本就习惯自己吃饭她说出“我吃完你给我贴纸吗?”我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其实对于敏感儿来说,换新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综上我考虑再三,权衡利弊,觉得已经触及底线。开心,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每天都不开心,那再这样下去怕是会对性格有更大的影响,最后我做出换园的重大决定。03重新择园相较于上半年的迷茫,在选择幼儿园这件事情上,我有了更实际的心得:1、老师比学校更重要大部分人都在选择学校的品牌、资历,这些是吸引优秀教师的前提,但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点,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是一种运气。大牌学校也有可能遇到和你教育理念不符的老师,在小学校也会遇到非常有亲和力的老师,所以提前多去学校走几个班级看看老师的状态,你就会有答案。老师的亲和力和经验是最重要的,在一群孩子哭闹的时候,还能够微笑掌控全场就一定能赢得孩子的信赖,喜欢老师就会更喜欢上学,这是个良性循环。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说是照顾起居饮食,但也是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甚至影响未来的为人处世,重要程度显而易见,绝对要认真选择。2、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对于未知的学校,我们都希望在别人那里可以打探到消息来做参考,这种事情我也没少干,但我发现问越多越懵。别人的老师不是你的老师,别人的要求不是你的要求,问了也是白搭,比如有人就喜欢传统园,也有人喜欢蒙氏园,有人喜欢多学点,也有人喜欢多玩点,有人喜欢年长的老师,也有人喜欢年轻的老师。认真逐个探园,和老师聊聊,看看孩子上课的状态,你就能发现学校整体的教育理念是否匹配。即使是我们离开的那所学校里,也有我和cici非常非常喜欢的老师(很可惜不带班了),后来我们转去的学校里也有家长觉得不好转到我们之前那所的,所以,没有完美的学校,只有适合自己的。3、不要期望过高以上两点讲的就是选择学校时要有高要求,但选定之后,把孩子送园,我们又得接着做一件事情就是降低期望值。不管对老师、阿姨、还是孩子都是一样,高要求通常会遇到不满和失望,而低要求也许会收获意外惊喜,当然这个低要求不是说没要求,设好自己能接受的底线,在范围之内你就都能接受。像我上半年就一直在不断降低要求,但发现一降再降,最后触及底线了,我真的只能选择换园。我认为,小忽略可以不计,但大原则不可错。04在幼儿园过的好吗?这个问题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毕竟“被害妄想症”是每个老母亲的硬伤,我觉得用人不疑,交给老师就相信她们。开心与否,其实孩子是最直接的接收者,他们会毫无保留的从言行中透露出来,此时家长更需要扮演的是旁观者的角色:观察、倾听、交流、协助。1、观察、倾听每天接园和送园的时候,看孩子的情绪就能明显感觉到她是否开心,刚开始有分离焦虑都是正常的。如果经常有反复、抵触情绪非常明显、害怕某个老师,拒绝和老师有身体接触(肢体语言最直接反应内心感受),那么可以进一步有目的的和孩子进行试探。放学回家推荐大家可以和孩子玩玩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孩子来当老师,家长扮演同学,“制造”一些麻烦给这位小老师,看看她在学校时都看到了些什么。看过很多相关新闻报道,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发生被伤害事件后,都会向家长透露一些“蛛丝马迹”,可那些家长都没当一回事,所以任何时候,家长相信孩子非常重要。2、交流、协助学校的规矩可能会让孩子一时间备受压力,那么在家时可以通过玩游戏来释放压力。比如⑴让孩子来当大力士来推家长,被推走时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表演欲望;⑵让孩子手拿遥控来控制家长的行为,孩子按一个按键就可以让家长做一件事情。通过游戏让孩子重新找回掌控感。via游戏力多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但请注意措辞,尽量用正面积极的言语去描述,比如:“今天过得愉快吗?”就比“今天有没被人欺负?”来的更妥当。要避免在询问时就用负面的词语去定义未知的事件,我们只需要知道事情的经过,是否孩子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会她去处理,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学校的事,家长尽量不插手。但有发现一些触及底线的原则问题,那么请认真对待,帮助孩子去解决。05写在最后一个人的自信,几乎是在童年从家庭和学校获得的,缺一不可,当我希望用家庭的力量去对抗外界的影响时,发现失败了,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其实家庭和学校应该保持教育理念一致的联盟,不应该是对立的。新学期新学校开学三天,我欣喜的看到了cici的转变,没有了之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当老师要抱她时,她可以主动在我怀里张开双手抱老师,放学时心情愉悦,回家后情绪稳定……有人逗趣的说,麻烦的人总会遇到麻烦事,这恐怕就是说我吧。从未想过这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养育一个高需求敏感儿,会让父母更心力交瘁,因为这些孩子是那么的需要被爱,那么容易被伤害。你要问我执意让cici提早半年是对是错?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我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吧,她确实达到了可以入园的要求,而后面遇到的那些事也并非我能控制。多了半年经验的我们得到好处也比比皆是:知识掌握的更多、更懂得学校的规矩、更知道如何交友……就像前面提到的,学校和老师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是否适合,我们虽然需要重新经历一次入园的分离焦虑,但好在曾经的不快会被家庭和新环境逐渐抚平。未来可期。ENDC妈,能理性写干货,也能走心写鸡汤,带你走出育儿误区,远离焦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