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优势 >> 正文 >> 正文

积极心理学故事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好品质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1/31

本文字数,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关于作者:

孙科,编剧,儿童故事作家,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拥有12年文化教育行业开发运营管理经验,擅长用故事疗愈儿童心理。

贾新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的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培养与测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书的内容非常简单易懂,有长篇大论的说教,也没有不痛不痒的鸡汤,而是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启发孩子主动思考,让孩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进行绘画创作,与小伙伴、同学、老师一起创作舞台剧,同时鼓励孩子把书中的积极心理学故事讲给他人,变成积极心理学故事的幸福传递者,以此锻炼口才,加深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形成积极良好的伙伴关系。

家长通过书中的故事,能够与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促进亲子感情和关系的发展。家长可以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解决育儿难题,思考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积极品格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经过多年积极心理学的探索实践,他归纳出六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由于篇幅问题,接下来,我们说说其中的3大积极品质,12项优秀人格。

01、培养孩子的智慧与知识

智慧与知识这部分作者介绍了5项优秀人格,分别是好奇心、爱学习、创造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同时结合5个小故事,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智慧与知识。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1、好奇心

什么是好奇心?顾名思义就是对生活中的新鲜的人或事都会特别留心观察。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渴望,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情。比如,家里添了什么家具、玩具或者物品他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那么拥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什么优势呢?那就是能够将对自我的认知逐步扩大到对整个环境的认识。遇到困难,他不会放弃,而是努力去尝试,还会让孩子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动机、欲望、感受、评价和规划管理能力等等。因为积极的自我认知会让孩子更加积极和乐观,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那你可能会问,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还真的有。比如,正因为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我们才会发现万有引力;而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气好奇,才改良了蒸汽机。

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好奇心是孩子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拥有好奇心呢?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叫做《怪怪去哪儿了》。这个故事一开始的创作是因为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不听话,该吃饭不吃饭,总是不分场合大喊大叫。家长很苦恼,觉得是孩子有什么坏毛病,但其实这是孩子对于事物的自我体验。

作为家长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或者觉得孩子行为不好,而是应该明白这可能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驱使孩子主动去探索。

其次,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是可笑的,也不要打击孩子,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后鼓励孩子努力去实现,哪怕最后失败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换一种方式去尝试,认可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很多家长总会说,你看谁家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你看你就不行。你这样话语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大家孩子的积极性,产生自卑心理。

最后,做一个同理心的家长。我们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孩子相处,站在帮助者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放慢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以开放地心态倾听孩子。同时与孩子共情,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建议大家去阅读一下书中《怪怪去哪儿了》的故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怪怪,只需要我们去探索,就会更加了解自己,何不去尝试一下呢?

2、爱学习

爱学习是一切的根本,只有爱学习的人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进取心需要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培养起来。

那么还学的人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必须有学习的内驱力。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这就好比我们的祖先,如果人类祖先不去学习狩猎,他们就无法生存,这是生存的需要。因此,学习的动力来源于生存的挑战。

其次,要有一定意志力。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无需置疑。如果没有毅力,我们就无法达成目标,因为没有毅力的人,遇到一点困难都会退缩。因此,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孩子共同面对,积极引导孩子认识困难,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责备孩子。只有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孩子才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尝试去克服困难,从而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最后,要有知识和能力做支持。比如很多孩子对玩具车感兴趣,于是就会想办法把它拆掉,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种行为是具有破坏力的。但是作者认为,这是孩子感知和分析的过程,所以作为家长不要去克制孩子的这种兴趣。我们只需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就够了。当爸爸能通过展示给孩子怎么把玩具搭好的时候,孩子会通过模仿和观察去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注意4个方面:

1.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用书启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3.深入挖掘孩子的爱好。

4.鼓励孩子发问,并一起寻找答案。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叫《斯奈尔的烦恼》的故事,来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个故事主要说的是,斯奈尔发现蜗牛为什么会走得那么慢,通过主动寻找解决方案,自己主动探索,提升自己好学品质的故事。

3、创造力

创造力可以是发明也可以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而发现是找到本来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孩子会发掘事物的价值,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创造力强的人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会对事情产生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会变得更沉稳,有条理性,而且不会恐惧和担忧。

作为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几点:

1.尽量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标准,要多维度、多角度地丰富孩子的思考空间。

2.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家长多启发,需要孩子多看、多思考。家长要多加以引导和陪伴,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孩子的思考和语言表达。

3.尊重和支持孩子对兴趣爱好的选择。

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查理的舞台》来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4、洞察力

拥有洞察力的孩子能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遇事沉着冷静。在婴幼儿阶段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训练观察能力。比如,通过日常生活中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抓取能力。

家长要多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多感受、多思考。比如,对于花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花儿凋谢了,给大自然会带来什么?给花儿带来什么?

在家庭中,孩子的洞察力还会通过对父母的情感认知进行改变,比如,父母吵架了,孩子会通过观察来察觉这种关系的变化,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或者故事制造问题来引起父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