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优势 >> 正文 >> 正文

奋进贸大人做学问要像挖井的吴希贤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1/19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成长」出品

做学问要像挖井

热爱专精

踏实规划

这是他的科研密码

他就是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吴希贤

个人简介

吴希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级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周念利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硕博连读期间在《当代亚太》、《亚太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以独立作者身份在《亚太经济》(CSSCI)、《国际商务研究》(CSSCI扩展版)发表学术论文2篇。论文《中美数字技术权力竞争:理论逻辑与典型事实》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并入选“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候选论文”。参与编写专著报告《世界贸易组织发展报告-》、《上海数字贸易发展报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电网项目等8项,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生智库课题1项。

担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博士班班长,曾以青年党员代表身份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以研究生代表身份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自序

年9月,我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开始跟随周念利老师在数字贸易领域上下求索。一年后,我通过了学校硕博连读选拔考试,正式开启了攻读博士学位的艰辛历程。从彼至今,这一漫漫长路虽只过半,但回首读博两年多以来的痛苦与快乐,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借此机会得以将个人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深感幸甚。

科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科研是博士(研究生)的本职工作,无论是论文、内参报告,还是课题项目,每一个小成就的达成都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精力和努力。道阻且长,路漫漫其修远,对于科研,以下几点或许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是热爱。科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项充满枯燥、乏味的工作,无论是积年累月的埋头钻研,还是不为人知的失落愤懑,亦或是成果难产的焦虑彷徨,所有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压力都不会小。因此,对于从事科研的人而言,首先需要有一份热爱的心,从事热爱的工作即使最后可能毫无成果,但内心得到的是满足的愉悦感。我当初选择读博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我尝试写作发表了第一篇CSSCI论文后,感受到了由衷的欣喜,而这种愉悦感直到今日也不断激励着我在科研领域上下求索。同时毋庸置疑,热爱也会极大提高科研效率。我曾就一个感兴趣的选题用时七天完成一篇CSSCI,也曾在一个不喜欢的选题上耗时一个月而毫无进展,切身体验虽不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多少也可做一案例参考。

?+

+

其次是专精。我的导师周念利老师也经常告诫,做学术、做事情就像挖井,不要东一锄头西一锄头,一定要选定一个位置不断挖下去,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只有这样在你累死渴死之前才能喝到甘甜的井水。所以数年来她一直在做数字贸易领域的相关研究,身体力行。而我也一直在她的引导下专攻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当然,专精的前提是你所选的那个位置下面确实有“水”,而这需要远见卓识的魄力。所以对于博士生乃至有志于读博的硕士生而言,选一个感兴趣的选题或领域之后一定要找导师或该领域的专家帮忙把关,以避免走了冤枉路。

再次是踏实。不止对于科研,即使做其他事情,踏实都是一个加分的好品质。沉下心来,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向前爬,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在做科研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心浮气躁的情况,周老师也经常会在电话里告诫我不要盯着眼前的那一点小成果,要静下心来做大学问,心浮气躁的人做不来好学问。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弄清楚,其实这本应该就是做学问的态度。联想到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或许社会推崇的“工匠精神”本质上不也是追求踏实的态度吗。

最后是规划。博士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其间要完成课程学习、论文发表、毕业论文等众多繁杂而具挑战的事情,因此规划是一个必要且重要的事情。我做事情习惯于秩序感,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这样动起手来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而这首先要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做规划的习惯,大到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小到每篇论文的写作规划和投稿计划。每次我在论文写作之前,都会先打好文章框架,做好素材收集,甚至计划好论文完成后投给哪几家期刊。而如果没有这些前期细致规划,很可能论文写到一半成为“烂尾工程”,岂不可惜。

学生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自年以来,我一直担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博士班班长,作为学院辅导员与班级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不同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往往面临科研、年龄和延毕等一系列压力,叠加疫情带来的内卷问题,博士生大多面临严重的焦虑感。身为班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发挥硕士期间担任心理委员的优势,经常化身博士班“辅导员助理”,为博士班同学们疏导科研和延毕压力,在科研和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此外,我还经常“捎带手”为硕士学弟学妹们辅导“三高”期末复习、修改论文,在求职季为学弟学妹们排解求职压力。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我也更加深深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分量。犹记得在年上半年因疫情滞留学校的那段日子,我作为全院唯一在校的学生,一边忙于课程和论文,一边积极帮助院里同学们邮寄衣物、书籍、文件等,同时主动辅助学院老师开展日常工作。现在想来,或许从那时起我便已经喜爱上服务同学的工作了吧。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层面的学生活动,我会根据同学们汇总的建议和提案向学校层面反馈,成为学校和同学直接的桥梁。

红色信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身为一名党员,我一直坚守入党的初心,红色信仰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年7月1日,我有幸以青年学生党员代表的身份,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活动。百年历程,百年机遇!逢此盛会,何其有幸!回想起在天安门广场观瞻三军仪仗队升国旗的雄赳武姿,在激昂慷慨的大合唱中为百年我党庆生,在“”和“7.1”字样的飞机队列从头顶正上方呼啸而过时的欢呼雀跃……身临盛会现场,每一幕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党的伟大、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力量!那一刻,顿觉身为百年大党的一员,身为华夏大国的一员,使命在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生活:诗意地栖居

对于大多数博士生而言,压力其实都比较大。所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克服焦虑和自我调节压力,在现在这个竞争愈趋激烈的社会于我们的意义不亚于一剂良药。因此在忙于科研的同时,多锻炼身体,多参加社会活动,旅游、听音乐、看电影、……选择我们自己喜爱的活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享受生活。

我喜欢出去旅游,去看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山川河流,也能和不同地方的过客交朋友。《天堂电影院》里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不像电影,生活辛苦多了,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当然疫情期间,旅游变得受限,好在北京的博物馆、美术展多如牛毛,有时候周末我也会偷得浮生半日闲,骑着单车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去看展,逛逛博物馆。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市民,早上听到路边小摊的吆喝声,我总会感慨:生活的诗意,多半出自人间烟火气。

结语

我记得备战考研那年,有一天和室友两个人在小饭馆吃饭,谈到规划的时候他问我想去哪儿,我说北京,他问我去过北京吗,我说没有,但我坚定地告诉他一定会去的。从田间地头到伟大首都,其实一路走来对天资愚钝的我而言并不轻松,但我从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努力多么幸运,真正值得感激的是我的父母师友。我的父母从来不干涉我的选择,也从不给我任何压力;我的老师们将他们的知识倾囊相授,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我的朋友们对我真诚相待,在需要的时候总能挺身而出。我也感激这个和平的年代,国强民富,物质充足。总之,感恩过去,把握当下,相信未来,愿与诸君一起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勇做时代弄潮儿,共同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我们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原标题:《奋进贸大人

“做学问要像挖井”的吴希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