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资源 >> 正文 >> 正文

农村观察北懂政治,南重人情,中部出狠人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1/12

作者|杨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头图|视觉中国/年3月2日,福建龙岩,客家民俗活动闹春田

近日,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视为重要工作,而这离不开对农村社会民情的理解。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体现。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杨华基于多年乡土观察,分析了社会地理环境对不同地域的民风人情、社会生活和政治参与的影响,发现南方、北方以及中部的人们在性格、思维和行事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别。

他指出,南方农村的人是在讲究亲情、人情面子的宗亲共同体里成长的,其内部即便有矛盾纠纷,也不针对村庄政治权力及公共利益的再分配份额,因此南方人没有复杂政治斗争的经验,其中的能人往往是社会生活的能人,却不是政治生活的能人;相对而言,北方农村往往具有浓厚的政治氛围,因为北方村庄多姓杂居,小亲族之间在政治权力、社会地位、人情面子等方面竞争激烈,村庄生活高度政治化,因此北方人从小就培养出很强的政治感觉;而中部农村没有宗族、亲族这样的强社会结构,无所拘束的社会环境容易诞生英雄豪杰和倚强凌弱的现象,从里面走出来的“大社员”在冲锋陷阵、开口放炮、掺和搅局上是好手,但对玩政治不太擅长。

中国不同地域民情的区别之大,学问之深,无疑对农村基层的差异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碰到一个群友,问我一个问题:我是河南人,地处中原,南北交界,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够深刻,但是总是听别人谈论起这句话,请问这样的评论客观么?如果客观,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原因呢?

算是规律总结吧,用来套具体个人可能不合适,但大体上看很符合。

举个例子:汽车限购,帝都摇号,魔都拍卖。这就是双方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这个“南方人”可能专指广东福建人,毕竟闽粤地区是真的山高皇帝远,政治中心离着十万八千里,谈政治没意思。

可你说苏浙一带不谈政治就很图样了,人家是政治经济两手捉。

很多人说南方人说话“白”,不如北方人会讲官话,我倒觉得是好事儿,做事儿当机立断,行就行,不行大家互相不耽误时间,说官话目的反而是信心不足,想要拖延的前兆。

入世不深的小青年把说官话,玩办公室政治来当作成人标准。那真是让国产烂剧和垃圾小说给洗脑了。我有个朋友在国外上班,很多刚来的中国人觉得老美笨,做事总是一根筋,不会变通。其实这都是时间积攒下来的经验,不是什么事儿都能“弯道超车”。他们和深圳制造商的配合十分好,深圳方面的工作认真程度和工作效率被很多国外公司称赞,这不是说两句官话就能弥补上的差距,这是改革开放后多少年来形成的“规矩”。

南方农村的人是在讲究亲情、人情面子的宗亲共同体里成长的,其内部即便有矛盾纠纷,也不针对村庄政治权力及公共利益的再分配份额,因此南方人没有复杂政治斗争的经验,其中的能人往往是社会生活能人,却不是政治生活的能人。

湖北江汉平原的人常被称作“九头鸟”,意思是精明狡猾,不能与之打交道。这也与其社会地理环境有关系。“九头鸟”的性格,说明它会算计,但这些算计又是容易被人察觉,所以才会被人抓住把柄。

在中国北方人跟里,南方人往往和小气,势利等挂钩。而北方人自以为凡事更讲人情味,对人更热情更大方。有人以为这种差异是南北方气候差异所致,但细想起来,热的地方的人该热情才是;有人以为是北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更重。

但殊不知,南方人的儒家的书读得并不比北方人少,无论明清两朝的开科取士,江南人士总是占到半璧江山以上,以至从朱元璋开始成天琢磨怎样通过配额制来限制江南,尤其是江浙两省人士的上榜数量(此种作法一直延继到了今天的高考制度中)。而且明清以来,南方的大儒的数量可能还较北方多一些。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是福建人,而心学主将王阳明、以及后来明末、清朝的大儒们多数是南方人。

相对而言,北方农村往往具有浓厚的政治氛围,因为北方村庄多姓杂居,小亲族之间在政治权力、社会地位、人情面子等方面竞争激烈,村庄生活高度政治化,因此北方人从小就培养出很强的政治感觉。

在研究人上,北方人较为深刻彻底,研究透了才交朋友;中部人不过于钻研,对得上眼就能在一起喝酒;南方人则一般不研究人,也不把人往坏处想。南方农村人、中部农村人和北方农村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别,这是社会地理环境使然。

而中部农村没有宗族、亲族这样的强社会结构,无所拘束的社会环境容易诞生英雄豪杰和倚强凌弱的现象,从里面走出来的“大社员”在冲锋陷阵、开口放炮、掺和搅局上是好手,但对玩政治不太擅长。中国不同地域民情的区别之大,学问之深,无疑对农村基层的差异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河南乡村,乡镇干部讲法律,上访农民就知道跟您讲政策;乡镇干部跟你讲政策,上访农民就跟你讲人情;乡镇干部跟你讲人情,上访农民就跟你讲法律。绕来绕去,上访农民总能讲出自己的一套道理来,而且每套道理还确实有“道理”,不一定是胡搅蛮缠。说明河南的上访农民既有理论水平,也有政治策略,会玩政治。

北方的这种部落部落主义使北方文化表面上充满了更多的人情味,但也使它必然过多地依靠集体主义来实现社会秩序,而且当年的原始的部落主义并未更多地与货币相结合,而一旦结合起来,所出现的人情味就常常表现为一种客套和伪善。而且它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惰性,因为人情味的一个前提是真诚,没有了真诚作为支撑的人情味就变成了虚伪和穷讲究。其结果不是使社会秩序向好的一方面发展,而是常常走向反面——用部落主义要求别人,用个人私欲来说服自己。

王学泰先生所研究的“游民文化”也与此有着很大的关联。部落中的反叛者们也总是打着部落的旗号,或者说恢复部落传统的旗号来反对真正建构部落的基础——秩序。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南方不讲人情味反而更具有真诚的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