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际灾害预警科技与服务创新论坛举办,开创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路径,文科三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近期,川大学术、科研有哪些新动态?我们一起来了解。
年国际灾害预警科技
与服务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12月11日,由我校作为承办方之一的年国际灾害预警科技与服务创新论坛在成都举行,这也是第20届海科会的分论坛。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减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灾害预警领域的余位嘉宾通过线下与线上形式参会,围绕多灾种预警技术、政策、法规、管理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在专家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国家减灾委、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减灾署等国际组织,以及伦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的15位国内外灾害预警领域知名专家,围绕多灾种预警与地震、山洪、滑坡、泥石流、山火等单一灾害预警科技 进展进行了交流,并就国际灾害预警跨部门协同、灾害预警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灾害预警与应急指挥的协同互动、新形势下的预警管理体系建立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表示会议的举办将助力国内外多灾种预警技术、应用、政策、法规领域的交流和创新,推动各国早日实现今年国际防灾减灾日的主题“EarlyWarning,EarlyActionforAll”,也就是“灾害预警是基本公共服务”,共创共建更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校李中瀚、田卫东、蔡浩洋团队发现
牙龛细胞直接参与牙齿重建和形态发生
近日,我校李中瀚、田卫东和蔡浩洋研究团队在CellReports上发表题为Dentalnichecellsdirectlycontributetotoothreconstitutionandmorphogenesis的研究论文。我校博士生胡红、段余峰、王琨、付换成为该论文的共同 作者,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中瀚教授、华西口腔医学院田卫东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蔡浩洋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表征了从胚胎到出生后阶段(E12.5到PN7)磨牙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动态变化,并结合DistMap方法高精度表征了在E14.5磨牙表达的基因位置。其中Sdc1被鉴定为牙乳头的特异性标记,而牙龛细胞表达其他特征基因。令人惊讶的是,体外牙胚重建和体内肾被膜移植结果显示牙龛细胞表现出比Msx1+Sdc1+牙乳头更强的牙齿诱导能力,并形成了成簇的牙齿,同时也表明Msx1+Sdc1+牙乳头细胞可以直接从牙上皮和牙齿牙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再生。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从牙龛细胞中鉴定了一组以前未被鉴定的Msx1+Sox9+细胞可能是牙乳头的细胞起源,在发育过程中迁移并取代了原始的牙原基。综合上述,该研究结果表明牙龛细胞直接参与了牙齿的器官发育,可以为进一步开发牙齿生物工程重建新技术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华西公卫/华西四院张遵真教授团队阐述了RNA表观遗传学修饰调节核心靶基因AKT1发挥对砷致癌的“双刃剑”作用及机制
近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张遵真教授研究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6-methyladenosineplaysadualroleinarseniccarcinogenesisbytemporal-specificcontrolofcoretargetAKT1”的研究论文。论文 作者为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专职博士后赵田禾博士,第二作者为卫生毒理与病理学系专职博士后孙东雷博士,张遵真教授为论文的独立通讯作者,论文完成单位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该研究成果被国际肿瘤学和癌症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ResearchAwardsonOncologyandCancerResearch)提名为年度“ 研究奖(BestResearchAward)”。
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的人类致癌物,致癌机制研究是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