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决定成立自媒体抛头露面之前,我一直是重度的社群使用者,在网络世界里可以把平时刻意隐藏的性格解除封印,享受当一名直来直往的人,进到虚拟空间反而自在。任何论坛形式的讨论区都是我的祕密花园,星座、香氛、摇滚乐跟独立电影都留有足迹,用化名发表看法,同时也能在不知道对方是何许人物的状态下,交换意见的同时也愿意倾听不同观点,若是碰到合拍的网友我也会异常激动。
藏镜人心态一直到交友类型的平台崛起,才开始有些改变,不光交流更想交友,“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似乎变得很重要。年我申请第一个脸书账号,当时没有资安观念,在个人档案把身家交代得清清楚楚,求学过程念的学校、做过哪些职业、公司名称、报到跟离职的时间列得清清楚楚。好友人数从两千冲到五千,抱着开放心态,只要想认识就互加好友,没意识到找一堆陌生人来家里开趴的危险,以为经营个人社群是人多热闹就好。
人一多,干扰也多,过多且不必要的交流占去太多时间,遇到语气误会还得解释半天,不如拿来跟生活中的朋友互动,顺畅多了。想从网友变成知心朋友,就好比是买彩券,中奖机率不高,称不上是一项很好的人际投资。有几次遇到在网络上聊得投缘的人,试着把关系拉到现实却成见光死,跟新朋友磨合很累,倒宁愿好好守着原来的旧朋友,其余随缘。网友索性就摆着,有缘再见。
加密功能尚未出现之前,我一直不觉得把生活公开会有什么问题,没料到看似布线广阔的人际关系全是虚拟,好友数字像是一碗很浓厚的迷汤,在毫无防范的状态下引火自焚。
有过一次惨痛教训。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