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假期和元宵佳节,想必有很多单身人士都备受催婚的困扰。如今情人节到了,又得接受狗粮暴击。
很多人渴望脱单,整日沉浸在社交APP等各种网络交友平台。但当家里父母给介绍相亲的时候,又百般抗拒。
同样是社交,同样是认识一个陌生人,那为什么反感相亲,却热衷网络交友呢?两者的区别在哪?
1、主动权是不是在自己的手里?
相亲一般是父母、亲戚或者朋友介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父母、亲戚、甚至是朋友觉得不错,但不一定是我们心仪的对象。
碍于父母、亲戚、朋友的面子,又不得不聊,不得不谈。这样就导致自己非常的被动,也容易陷入尴尬的境界中。
介绍的对象,一般我们都会提前得知对方的家世、外貌、财富等情况,基于这些了解然后才安排两人见面。
见面后,两个人聊的内容也是十分现实,就跟做调查报告一样,涉及两人的背景以及个人情况等等。最后把两人的情况条件全摆在桌面上比对,再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说实话,两个人就像是合作伙伴一样,互相交换价值,最后再选择是合作还是不合作。
但网络交友就不一样了,比如社交APP,主打的就是交友。
拿现在比较火的觅伊app来说,这种视频交友app,说白了上去就是交朋友,没有什么预设目标,也没有什么承诺。
在这上面,我想聊就聊,想不聊就不聊。聊得来就聊,聊不来就拜拜,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两个人刚认识的时候,和对方只是一个语言上的交流,没有听到声音,也不知道外貌,更不知道对方的家境、身材。纯粹就是看聊不聊的来,聊的是否愉悦。
当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挺合群,于是想进一步了解对方,比如听听声音,再比如通过觅伊App发起视频聊天看看长相。等最后感情稳定了,再线下奔现。
这种层层递进的了解,更有利于两个人的感情发展。但不管怎么样,在觅伊App,交友的时候,我们有相对比较多的主动权和支配权。
2、对潜在的价值观是否认可?
父母、亲戚、朋友介绍的相亲对象,或许是因为家庭条件不错,工作不错,学历不错。但和我们自己在交友平台上选择的人可能不相符。
比如我们自己选择的人,可能是颜值在自己的审美上,或者是兴趣、三观在同一水平线,当然后者需要更多的接触才能了解。
网络交友一般都是先从朋友做起,然后经过长时间的聊天、接触,慢慢再过渡到恋人。层层递进,双方也有更深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情。
但如果是父母介绍的对象,很可能就是直接奔着结婚去的。两个人首先考虑到的是双方的家庭背景,一见面就像查户口似的,多少让人有点不舒服。
尽管有一批人坚定地选择单身,但在寻找爱情的路上永远不缺同路人。那么,这些年轻人都是在哪里寻找爱情的呢?
那当然是交友平台了!主打陌生人交友的社交产品,是找对象的一大利器。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社交产品更是开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垂直社交类型。
从最早期的QQ聊天室到基于LBS的陌陌、双向选择的探探,再到视频匹配的觅伊,陌生人社交也从追逐“看脸”的时代向“真实”交友的时代发展。
例如主打“真人社交,视频匹配”的觅伊App,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在产品设计之初,觅伊App就加强对注册用户的信息审核,关于身份真伪的辨别也做了针对性的创新与实践。
通过本人核实、真人照片验证,即头像是本人,还有手机号、身份认证等多维度资料入库存档,再由7*24小时人工审核团队实时审核,确保用户上传信息的真实可靠。
除此之外,平台还会基于地理位置、个人资料、交友标签、兴趣爱好等人格特质,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每日精准推送最匹配的异性。
同时建立“心情”社区,为用户提供可以自由发表、随心表达的私人社交圈子,寻找志趣相投的有缘人。
事实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你潜在的另一半。当代年轻人找对象,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大的寻求幸福的空间,靠自己的交友方式找到幸福,不受别人的束缚,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来觅伊交友,你喜欢的人也许就在你身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