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前景 >> 正文 >> 正文

向青少年讲好文化传承的故事中国青年报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5/31
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假如曾当过报刊主编的马克思活在今天,在说出“通过油墨向我们的心灵说话”这句名言后,可能会再加上一句——“通过网络向我们的心灵说话”。

这是3年前中青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的开头。

3年后的今天,网络化、智能化飞速发展,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新阶段,中青报特色的“融媒小厨”正全面升级为“融媒云厨”。

习近平总书记6月30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中青报随后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定紧跟党走,炼铸红色青春》。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需要提高政治站位,重塑功能定位:打造上传下达的治国理政新平台,打造内引外联的国际传播新格局,打造惠国利民的美好实用新服务。

向青少年讲好文化传承的故事,成为中青报加快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传播重点。

首先,为党育人、服务青年,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如何将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同古今历史(包括党史、团史等)相结合?如何加快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第十一专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集中回答了这些新时代课题。

这一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6点要求。

讲好文化传承的故事,就是要紧紧围绕这6点要求。

其次,传承发展、创造创新需要更强的文化自觉。

年1月25日、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土文化之根,马克思主义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中华文化沿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向发展。

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与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契合点:一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当下契入,修身齐家、尊重人性、变革常新、知行合一,向上向善、知足少欲、大同理想——而这些恰是马克思主义能扎根中国的几个重要文化原因。

二是将“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以开放包容为怀、以平常生活为源,“中”度而不偏,日用而不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辉照耀下的“德”:个人之德、家庭之德、公民之德、国家之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中打造传世精品。中青报人要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增加人文关怀与现实关照的结合度,增加青年文化、时尚文化、红色文化的结合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度。

依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努力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全媒体精品创造创新、分发传播的各个环节。

比如近年来中青报全媒体推出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青年大学习》系列团课等,以及一个个“中国好青年”故事、“强国青年”故事、“强国一代有我在”故事、“向上向善好青年”故事等,都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青春样本,成为努力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样本。

比如无论是战“疫”融媒报道,还是“小康夜话”等脱贫攻坚奔小康报道;无论是《会稽山风流记》《耕读传家:中华宰相村的家族密码》等文化特稿,还是加大开拓文化地理、国学阅读、文学潮流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题材;无论是主办“和我一起去延安”“字说中国,节传文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传播活动”,还是更加聚焦打造“青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