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直推崇“君子之交”,而一直鄙视“小人之交”。其结果呢?常常是君子之间关系“淡如水”,缺乏凝聚力;小人常常因利益结合而形成合力,得意得势。
你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历史。
我们都错了。完全不讲现实、人情世故的人是不存在的,君子也是人,也有感情,也需要社会的精神关怀与物质关怀。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说:“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所以,如果有可能,我们要与那些资源多的人、人品优秀的人、能力比较强的人交往,这样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东西。
“小人”虽然俗气、庸俗,却也不能不交。因为,你无法选择你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你不能要求你周围的所有人都是那些品质优秀、性情良好的人。
交朋友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1、朋友有很多类别
01、侠义朋友。交这种朋友最令人兴奋的。侠义柔肠、肝胆相照,往往是由于性格、脾气以及在品质上互相倾慕而产生的,是世俗中最好的朋友,既有通财之谊,又是刎颈之交,既有精神上的安慰,也有世俗上的关照。
02、知己。这种朋友往往没有世俗的任何味道,产生于相同高雅的生活理念与对彼此心理的熟悉,常常表现在“相视一笑”、“心有灵犀”、“无声胜有声”之中。名誉与器物、甚至生命在他们眼里都无关紧要,对人生的共同看法和生活理念常常是两人友谊的共同基石。
这种朋友超凡脱俗,完全是精神上的慰藉、感情上的默契,可遇不可求。
03、同好。这种朋友大多有着共同的爱好或嗜好,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一般除了爱好外,不涉及到通财、信仰以及其它生活方面。
04、酒肉朋友。在历史的范畴里,“小人”不仅仅是指一些别有用心、专门害人以及善于利用利益引诱别人支持的人,而且还包括那些平民百姓。
这些平民百姓都是我们的同类,不与平民百姓交往就会孤立,就不知人间苦乐,失去生活的原汁原味。你请来我请去,虽然俗了一些,但你会感到人世间的真情与温暖。
05、点头之交。这大多在工作场合上的情形。大家互相熟悉,既没有利益相关,也没有利害冲突,更没有感情的默契与生活理念的共鸣。
06、狼狈为奸。以获取自身个人不正当的利益为基础,同类相聚。这种“真小人”的“能量”极大,不但要交,而且要“用心”交,但不能做朋友。
对他们既不能同流合污,又不能得罪。因为同流合污不仅仅损害你的品质与形象,而且还会身不由己,卷入权势倾扎中牺牲你的一切;得罪他们也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干扰你的正常生活。
历史上有许多大事都坏在这种小人手里的例子屡见不鲜。
2、最好不要交的朋友
在交朋友的时候要注意,最好不要交以下朋友:
01、喜欢抱怨的人。喜欢埋怨的人一定很自私,一切都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事情的好坏,过分强调他自己的需要,而不能从你的角度考虑你的需要,包括你的感情需要。另外,你们在一起时,你无论为他做了多少事情,他都会抱怨你没有弄好,常常会使你的心情、事业、生活变得一团糟。
02、过于任性的人。喜欢任性的人一定很薄情,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常常会使你勉强去做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他只要符合他预期的结果,否则,他会继续利用友谊强迫你去做。由于他过于任性常常会使你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或危险的境况。
03、喜欢议论别人的人。这种人不一定有坏心,只是喜欢讲,有口无心,而且不分场合,事后可能后悔,但无法控制自己的嘴巴。要这种人不要泄露你的秘密、计划、心事等等,除非你们永远不见面。所以,你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会常常处于被动或尴尬的状态之中。
04、好吹牛的人。这种人危害不大,但与之交往毫无意义。
05、性情刻薄的人。这种人性情乖戾、喜怒无常,他(她)根本就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你一不小心惹了他(她),他(她)就会像疯狗一样死缠着你,造谣诽谤,各种手段无不用极。
这种平日里言语刻薄的人,你一定要敬而远之。
06、嫉妒心强的人。嫉妒是友谊的最大敌人。朋友之间的嫉妒往往更可怕,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害你。恩甚怨生就是这种朋友对你最可能的回报。
07、没有原则附和自己的人。这种人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内心地嫉妒你,外表上却装出大方、慷慨、公正的模样,使之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真正的朋友应该是诤友,在你受委屈的时候,往往会帮助你客观地分析,既安慰你,又会指出你存在的毛病,建议你以后的做法。如果他仅仅是同情你,并完全附和你,甚至替你抱屈,打抱不平,这时候,你得要注意了。
刘是一家公司的策划总监。有一次,他在上司那里受了莫名其妙的批评,心里觉得冤屈,就跟自己的同事黄倒起了苦水。黄善解人意,一边对他表示理解,一边痛陈这位上司的斑斑劣迹,说得刘心里暖洋洋的,于是两人热乎得就像一对亲兄弟。
几天后,刘刚进公司就被上司叫去,宣布免去他策划总监的职务,改由黄担任。刘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决定,就懊恼地离职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黄在背后偷偷告了他一状,把他们那天的谈话添油加醋告诉了上司。这位上司又恰巧喜欢偏听偏信,于是就决定让黄取代他在公司的位置,这个位置黄眼红很久了!
08、势利的(小)人。这种人可用不可交,至少你不能得罪。因为他们趋炎附势,往往可以形成一股力量,你在台上,他们信誓旦旦,披露腹心,一旦你失势,他们往往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
09、不忠不孝的人。你想呀,他对提拔他的组织和领导都不忠,对养育他的父母都不孝,你有何能何德让他对你好呢?
3、怎样保持友谊
我们每一个人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即使是亲人之间与朋友之间也是如此。
人们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与谁的矛盾最多?自己身边的亲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老板每次上班都要看到在他公司附近路边有一个要饭的,他每次路过他旁边就在他的碗里丢一块钱,几年如此。后来,这个老板破产了,一个月后重新遇见这个要饭的,这个要饭的拉着住他,说他一个月没有付给他钱,要求他把这个月“差”他的钱付清。
这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一但特定的施舍如果固定化,被施舍的人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在家里,第一次给予那是亲情的表现,第二次也是亲情的表现,第三次、第四次……结果,你不给予就没有亲情,不仅仅被给予者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时间长了,连给予者(往往是父母)也觉得给予是一种义务了,不给予良心有愧。
这就是中国孩子为什么问父母要钱总是理直气壮的原因,也是我们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而羞愧的原因。即使到了孩子大了,到了结婚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种无条件的给予的代价就是你必须一切听从父母的,失去思想的自由。
而在国外,一个孩子要靠自己的“劳动”(比如替父母拿报纸)去挣零花钱,思想也就具有了独立性。
因此,对朋友也要有一定距离。
有的人天真地认为与某人关系非常好,是“兄弟”什么的。如果两个人都在落难的时候,倒可以做到“共苦”,但一旦成功,往往会导致“兄弟”反目,不能“同甘”。这种事例在生活中数不胜数。
你不能因为他是你的朋友,你就可以把他刚刚买的新车拿去开;不能在他的爱人面前毫无忌惮地说话、放纵自己;不能乱指责他或乱出主意……
你可能要说,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呀!
是的,以前是,现在也是。但你不知道,以前你们在落难的时候,都没有个人各自的利益,只有共同利益,而成功后,你们在共同的利益的基础上又有了各自的个人利益,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尊重你的朋友,包括的财产、名誉、隐私,维护他的所有利益,而不是把他的个人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
有人说,朋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
说这些的话的人往往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而不懂事物变化的道理,把握不好两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依旧用两人“患难”的方式来处理两人的关系,岂有不出问题的?
有时候,即使你对朋友很好,也需要掌握分寸,防止别人认为这是因为你的大度、慷慨才成就了他的今日。
因为,这对你的朋友来说是一件有伤自尊心的事情,如果你的朋友嫉妒心很强,那么就必然产生恩甚怨生。
恩甚怨生是一个很生僻的词语,意思是说,即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为什么呢?因为,你“施恩”过多,他会在你滥施的“恩惠”又无法“回馈”的情况下,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如果再听到别人说他没有本事完全靠你的施舍则会更加痛苦不堪。到最后,只有以“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来解脱感情和心理上的负担。
所以,作为朋友,一定要把握分寸,给双方都留下足够的空间,善于维护双方的自尊心,才能保持友谊之树长青。
实际上,不仅仅应该对朋友如此,即使对领导、家人、下属也都应该如此。
对领导之敬、对朋友之义、对家人之情、对下属的关心都应该保留在内心里,因时因地适当地表现出来,而不应该毫无保留。
这样做,有利于领导开展工作,维护了朋友的自尊心,给家人留下自由的空间,使下属保持尊敬与感激,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适应环境,在各种集体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