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交友中心 >> 交友中心优势 >> 正文 >> 正文

天津残运会运动员的动人故事残疾人事

来源:交友中心 时间:2023/3/12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7086985.html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于8月25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与全运会同城举办的残运会暨特奥会。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共35个代表团的名运动员参赛。赛事共设43个大项,其中残运会34项、特奥会9项,首次在竞技体育比赛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冬季体育比赛项目和群众性比赛项目。

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们激情迸发、奋力拼搏的场景震撼人心,他们的故事催人奋进,令人倍感温暖。小编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一些运动员们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盲人足球“小梅西”苦练攻防

李玉:做好现在逐梦未来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盲人足球项目第二轮比赛26日在天津师范大学足球场展开,实力不俗的辽宁队以3比0击败江苏队,取得了开赛两连胜。赛场上,辽宁队的10号球员李玉十分抢眼。他虽然身材不高,但脚下盘带技术却十分出众,引得场边观众直呼辽宁队有个“小梅西”。

与江苏队的比赛中,李玉上半场担任辽宁队的进攻先锋,脚下技术娴熟的他常常吸引江苏队四名队员对他围追堵截。尽管如此,李玉上半场还是连入两球,辽宁队2比0领先。之后队友再入一球,辽宁队以3比0领先结束半场。下半场,李玉的角色变成了防守队员,他与队友呼应组成坚固的防线,也将3比0的比分保持到了终场。

比赛结束后,李玉直言:“从15岁开始接触盲人足球这项运动,到现在已经9年了。我是陕西人,上届残运会随陕西队获得了第八名,不过这支队伍后来解散了。得知辽宁队招队员的消息,我在陕西队的教练就把我推荐过来了。辽宁队的教练也是国家队的教练,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每天训练时间都在6至7个小时。不过我喜欢足球运动,所以也不会觉得训练很辛苦。我的强项是进攻,防守的技术还要加强。”谈及自己的梦想,李玉说:“之前我也入选过国家集训队,但还没有代表中国参加过比赛。我希望先把这届残运会的比赛打好,将来有一天可以身披国家队的战袍参加残奥会。”(来源:津云新闻记者:曹睿智)

八岁小选手坚持完赛

走近河北代表队选手王瑞涵

8月26日,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迎来首个比赛日,其中轮滑项目在滨海新区塘沽网球馆举行。

男子轮滑米预赛中,来自M02组的王瑞涵选手大幅落后于其他选手,但仍坚持滑完了全程。王瑞涵选手的最终成绩为2分29秒,在同组4名选手中位列最后一名,用时多于同组第三名选手两倍。

王瑞涵是河北代表队的选手,来自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年龄仅8岁,属于年龄偏小的选手。“他练的时间比较短,身体协调性也稍微差一点,但他站到了赛场上,发挥了自己的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比赛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王瑞涵的教练高建国老师表示,王瑞涵选手训练时间仅不到一个月,能在比赛中坚持完赛,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相信他会在其他比赛中继续努力,进一步超越自己。(来源:滨海时报记者:刘梦泽)

70岁老将征战残运会

“不老”秘诀是“爱上乒乓球”

8月27日,天津残运会年龄最大的选手、在两个月前度过70岁生日的上海运动员吴明飞首次亮相乒乓球赛场。这位老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透露自己的不老秘诀是“爱上乒乓球”。年,吴明飞遭遇车祸,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

吴明飞在比赛中。王鹏摄

让人称奇的是,此番这位老将参加的既不是象棋、围棋之类的脑力项目,也不是保龄球、门球等相对轻体力的运动,而是对体力、耐力、反应和速度都要求甚高的乒乓球赛事。

8月27日,吴明飞首次亮相天津残运会,参加大众组男子肢体残疾站姿单打比赛。当他带着一脸笑意稳健地走进众人视野时,他的状态再次让人惊讶:他不仅看起来与健全人无异,而且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面对众人的诧异,吴明飞笑着透露了他的年轻和康复秘诀:爱上乒乓球。

吴明飞称,他并非专业选手,从中学时“半路出家”开始打球后,从此迷上了这项能使身体素质、协调性、反应能力、视力都能得到锻炼的运动,并放弃了自己大学所学的美术专业而开了一个乒乓球馆。

多年来不间断地训练、陪练,与会员们交友、比赛,在强健了他体魄的同时,也让他变得豁达开朗。6年前的那场车祸,对于常人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但于他而言只不过是一场意外和三个月的康复期。

他再次站到了那方熟悉的球台前,凭借那个来回跳动着的小小银球,逐渐实现了与致残前生活状态的无缝衔接,并在去年的全国残运会选拔赛上跻身前六名,成为本届残运会年龄最大的选手。

有趣的是,他对自己在本届大赛上的这个“之最”头衔一度存疑。“刚听说我是年龄最大的选手我还不相信,我怎么就成最大的了?!”他一脸懵懂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

“真的,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老了。”吴明飞笑言。记者让他给自己定位一个年龄,他想了想说:“55岁吧。”

他告诉记者,他的同龄人、甚至是比他年轻的人大多戴上了老花镜、散光镜,有的还拿起放大镜,但他裸眼看书看报毫无压力。“在来天津之前的体检中,我的双眼视力都在1.0以上。”他的语气中透出些许“得意”,“这就是常年坚持打乒乓球带来的好处,每天都得盯着快速旋转、变化莫测的球,实际也是对眼睛最好的锻炼。”

当然,他也感受到了年岁增长带来的体能变化。“60岁时,我能跳过球台周边的挡板去捡球,65岁时我需要跨过去,现在我得搬开挡板捡球了。”他说,“不过,虽然年龄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的心态却可以永远保持年轻。”

与年龄一起增长的,还有一大笔精神财富。现在的队友、对手基本都是他的子孙辈,他会以他的经历和阅历,告诉他们“做人要好,打球要刁”的道理;会鼓励身边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去,多交友、多运动,“先打开自己的心扉,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说,以前作为局外人旁观残疾人,觉得他们特别不容易。“现在经常与他们打交道,对他们的自强自立真的是由衷佩服。”

殊不知,如今的他作为中国万残疾人中的一员,以70岁的高龄参加残运会、以他自信的表现和乐观的心态,同样感动并将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在27日的比赛中,他输掉了首场比赛。但他称,输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是珍惜这次交友、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下降,他不可能再参加下届残运会,但对于乒乓球运动,他会一直坚持。

“我会在球台前打到80岁、90岁!”他认真地说,像是许下一个诺言。(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王祖敏)

趴在父亲背上的“玻璃人”女孩

被象棋改变的人生别样精彩

下象棋时,她是指点江山,随意飞跃楚河汉界的将军。生活中,她却是无法独立行走,只能趴在父亲背上出行的“玻璃人”女孩。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消沉,反而愈战愈勇。在父亲的激励和帮助下,宁夏女孩张筱笛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在象棋比赛场地——天津水游城假日酒店,津云记者第一次见到张筱笛。这个文静、瘦弱、戴着眼镜的女孩,由于从小身患成骨不全症,无法独立行走。因为双下肢一旦负重,很容易导致骨折。

对于大多数身患成骨不全症的人而言,别说参加体育比赛,哪怕是平时躺在床上,偶尔下地活动,都经常发生骨折。但张筱笛的父亲偏不信邪,硬是让女儿锻炼身体,并参加象棋比赛。在父亲的坚持下,6岁前经历过20多次骨折的张筱笛,现在身体状况好了很多,而随着经常出来参加比赛,认识的人多了,眼界宽了,张筱笛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女儿现在比我都开朗多了,我作为家长有的时候顾虑比她要多。以前是我激励她,现在有的时候是她鼓励我。”说起女儿的变化,张筱笛的父亲张政生不禁感慨体育运动给女儿带来的变化。

对于张筱笛来说,她还有漫长的人生需要度过。对于未来,张筱笛希望能更多参加健全人的象棋比赛,提高自己的水平。“我现在的象棋水平,是国家一级,再上面是运动健将(大师)和国际运动健将(特级大师)。对于我来说,想成为象棋大师,还要多学习,多背棋谱。我觉得我现在还是一个在专业门外徘徊的人,还要多磨炼一些。”

“说实话,我现在真的已经有些厌倦比赛了。未来,也许我会借助象棋这个平台,从事别的工作,比如当教练,或者做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我更向往平淡的生活,象棋比赛其实很激烈,我有些厌倦了。”尽管自己说厌倦了,但象棋对于张筱笛,早已无法走出她的生活。在这种纠结的感情下,张筱笛还会继续她的象棋梦,他的父亲,也会继续背着她,去参加各种比赛。

对于张筱笛这样的残疾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她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她有爱她的家人,她也找到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残疾人体育。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输在起跑线又如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同样能有精彩的人生。而残运会暨特奥会,就是一个给残疾人展示自己,战胜自己的舞台。(来源:津云新闻记者:刘欣)

内蒙古运动员李永红

快乐是最好的秘方

采访残运会乒乓球比赛,拍摄间隙,一位老大姐找到我说:“我是内蒙古代表队的,我们一位队员说,她比赛时看到你在拍她,特别想找你要一张她比赛时的照片。”我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大姐带着我来到一位球员面前,正是我前面拍摄的那位女球员。只是与场上那种自信相比,安静下来的她似乎心事很重。互相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