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请收藏浙江大学收录于话题#回眸十三五奋进双一流3#浙江大学3
编者按:年是“十三五”规划和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回望过去,宣示未来,本号开辟“回眸‘十三五’奋进‘双一流’”专栏,生动呈现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担当开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
深夜,浙江大学的一间教室仍然灯火通明,20名浙大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课。眼前的电脑屏幕上,交织呈现尼罗河畔雄伟的金字塔群和精美的出土文物。此刻,他们正通过互联网连线,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和同学们一道,神游在年前古埃及的瑰丽世界。
这是浙大年首次引入哈佛著名考古学课程“吉萨金字塔:科技,考古,历史”时两校学生同上第一课的情景。在课程中,同学们有机会戴上VR设备,从中美两地同时启程“穿越时空”,沉浸在由现代数字技术营造的吉萨考古遗址三维模型中,探索古文明的奥秘,领略考古学的伟力。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浙江大学已是常态。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
“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牢牢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深度合作为导向、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各项国际化建设事业,以世界情怀和全球担当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努力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01
左中括号
织网,多维度构建国际合作网络
左中括号
如果打开一张浙江大学的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图,你就会发现,这张网遍布全球,地图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纵横交错。浙江大学持续推进构建以顶尖大学合作为“峰”,以欧美国家、亚太国家、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交流为“脉”的多维度国际合作网络,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合作矩阵,已与六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7所世界顶尖大学和37所全球前50位的大学。
“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主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主动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对接国家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区域建设要求,坚持国际化工作“一张蓝图”、“一盘棋”,加强国际化建设顶层设计,先后制定了《浙江大学对外开放规划》和《浙江大学全球开放发展战略》等纲领性文件,并在年底,召开了四校合并以来的首次全球开放发展大会。
在此次大会上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指出,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浙江大学重要的办学特点,我们要深刻认识百年未有变局下的开放发展大局,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学全球智慧,引全球资源,矢志不渝地迈向立德树人、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制高点,在风云激荡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境界。
校长吴朝晖指出,高校全球开放发展能力是教育开环、创新开放和文化开源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的五大核心发展能力之一。学校要勇担时代使命,深刻理解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全面迎接竞相抢占全球发展优势的新趋势,主动彰显浙大推进全球开放发展的新作为,不断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核心能力。
如何开辟新境界、如何提升新能力?浙江大学可谓是全校总动员,师生共出力。“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和“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即是学校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轻点鼠标,就能看到“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沈周、宋濂等文人墨客生前在哪游历大好河山、留下传世作品,追踪人口迁移的行进路线……年3月,浙大与哈佛共建的中国首个综合性“学术地图发布平台”正式上线,发布的数据地图涉及地学、农学、健康、环境、交通、气候气象及人文等各个领域。平台负责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说,目前平台已发布1余幅地图、多万条条目、几千万字数据,近50个国家的用户访问浏览过。
学术地图发布平台首页
这项成果正是浙江大学与哈佛大学展开系列合作的成果之一。自年以来,“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对标高校从两所拓展到五所,项目也从最初的10余个增加到年的50多个,涵盖七大学部的20余个学科。
学校与对标高校在相关学科领域新建了5个联合研究中心或科研合作平台,包括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共建的“浙江大学—斯坦福大学健康联合实验室”;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建的“中国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建的“浙江大学-耶鲁大学环境相关疾病联合研究中心”等。可以说,学校与对标顶尖大学已呈现出成建制、常态化的交流态势,“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也在年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中获得A类好评。
学校“手牵手”,学科“肩并肩”。
“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目前已经推进实施了20余个学科的个性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各学科在与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30余所世界知名高校的合作中,逐步实现学生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学术合作平台建设国际化并有效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本期刊、一个会议、一批暑期学校、一组学位项目和一个智库”,这是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联合打造的“五个一”工程。在“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浙大-宾大-威斯康星铁三角初具雏形。三方合作推出的全英文季刊CommunicationandthePublic于年春由国际知名出版公司SAGE创刊,全球各个地区的52位顶尖学者担任编委,是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科第一本真正同行评议的英文学术期刊。该杂志现在已经出版了17期,还进入了Scopus和ESCI数据库。
年7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赴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暑期交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国际合作区域拓展计划、“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筹建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与“金砖”国家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国际组织密切合作……通过一系列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扎实措施,浙大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也越来越深入。
“中印尼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是浙江大学与印尼技术评估与应用署共建的政府间联合实验室,纳入了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实验室由药学院牵头,联合化学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自年初正式成立以来,双方已研发转化多项关键生物技术,并组织中方企业与印尼有关企业开展合作,合作成果受到印尼主流媒体安塔拉通讯社、共和国报以及中国科技部报道。
在拓展国际组织合作方面,学校也取得重大突破,开拓了与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的机制性合作。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GlobalUniversityLeadersForum,简称GULF)成立于6年,旨在推动世界顶尖高校之间的合作,成员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28所世界著名高校。年浙江大学受邀成为GULF新成员,成为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之后第四所受邀加入的中国高校。
年12月,浙江大学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举办“数字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论坛”,旨在激发创新农商模式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潜力,加强数字农业政策与实践的交流,并通过打造有利环境,促进粮食与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全球农创客大赛是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吸引了35个国家的支团队。FAO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