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有哪些常见的套路呢?如何避免踏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6月29日下午,“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高新区反诈宣传新闻发布活动在大学城举行,就市民们关心的各种诈骗问题给予答疑解惑。
电信诈骗套路多,这10种是典型
“网恋有风险,交友需谨慎。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银行卡信息,树立理性投资意识,拒绝高利投资诱惑。”重庆高新区反诈中心大队长张帆介绍,电信诈骗手法据统计多达多种,目前主要的诈骗类型有10种,分别是刷单返利类、贷款类、杀猪盘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红包返利类、虚假购物类、冒充领导、熟人类、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
据悉,重庆高新区大力开展技术防范手段的建设,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对一些疑似诈骗网站、APP、电话、短信的监控跟踪,发现与其相关联的潜在受害人,然后开展精准的预警劝阻工作。据张帆介绍,重庆高新区反诈中心最多每天电话预警提醒的人数约人次,上门见面提醒劝阻的余人次。今年以来,总共预警余人次,上门预警上门预警余人次,成功阻止准备转账受害人,挽回潜在损失余万元。
截至目前,重庆高新区共抓获电诈犯罪嫌疑人余人,万级公安部挂牌案件2起,打掉诈骗洗钱团伙10余个,缴获各类电诈基站设备10余台,开展秒止付0余万元,冻结各类涉案资金0余万元,为群众挽回损失余万元。
揭开“非法集资”面纱,认清这些手段
合法理财与非法集资怎么来界定?
重庆高新区财政局副局长李其源告诉市民,一是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公开筹集资金,一般只有银行、基金等少量金融机构具备公开筹集资金的资格。二是是否通过官方途径进行宣传,比如在某个写字楼里通过推荐会、体验会的方式向大家推荐参与“虚拟货币挖矿”的项目或是通过手机短信向大家宣传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等就极大可能是非法集资行为。三是承诺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且回报收益往往大幅高于正常收益,大家就要小心了。四是非法集资的对象主要为普通群众,不具体针对特定群体,无论投资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多大年龄,来者不拒。
这几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不断出现,非法集资的手段也不断翻新,当前的非法金融活动已经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让人防不胜防。
李其源介绍,常见的有“区块链”、“虚拟货币”、债事化解服务、养老服务、私募基金等,欺骗诱导性极强,以重庆高新区今年立案侦办的星东行涉嫌非法集资案为例,就是披着债事化解服务的外衣,以收取债务化解一定比例服务费,进行非法集资。对于以上名目的集资行为,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鉴别真伪。
李其源提醒市民,警惕非法集资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回报”,多问问身边的专业人士。二是不轻信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对主动找上门的投资机会要小心谨慎,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三是不轻易投资不透明、不了解的项目,对拟投资的项目要了解真实的资质许可、经营模式、资金去向、获利方式等,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64.html